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论题组:390  »上层 »主题组:5  2017.2.15 6:57:35   法华微信 注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塞外盐巴〗(7.30 11:59) (14554)
 不立文字在先还是立文字在先?所立文字是否有加工之嫌?至于是加工得更好还是更坏〖镜子晓朋〗(8.1 21:52) (16679)
 一直都不立文字呀,有文字是个意外了〖塞外盐巴〗(8.2 9:49) (18589)
 您会讲道理,学习了。我从来就是这样,有理我就接受,无理我不虚伪〖镜子晓朋〗(8.2 11:48) (19629)
 “佛祖是明确要求不立文字”是谁说的?〖正益〗(8.2 14:39) (20642)
 佛住世49年未见一字,似乎又是肯定回答?信佛行为还是信后人行为?〖镜子晓朋〗(8.2 18:48) (21742)
 佛陀涅槃之前,阿难尊者请示过如何结集佛经的问题,收录在《大般涅槃经》中。〖正益〗(8.3 12:53) (8.3 12:54) (23234)
 盐巴兄承认不立文字,正益兄说话多数很客观,但也只能是以经文为证〖镜子晓朋〗(8.3 23:01) (8.3 23:04) (23868)
 不要错解盐巴兄的话〖正益〗(8.4 10:19) (24700)
 禅宗不是继承佛祖遗训?禅宗编造出拈花微笑故事?众生一体,我与您不是一体?偏听则暗,兼听则〖镜子晓朋〗(8.5 9:41) (25549)
 在当下的凡夫境界中,我和您肯定不是一体的。〖正益〗(8.5 15:00) (25704)
 有些地方还是要更慎重些的。。。〖林广〗(8.2 18:55) (20160)
 鱼:单重见地,不重修持〖法华微信〗(8.3 20:36) (20927)
 哈哈。不是这个意思。〖林广〗(8.4 0:12) (21113)
 谨言慎行是应该的,感谢麻叔提醒〖塞外盐巴〗(8.6 19:16) (21753)
 是呀。禅宗以“知有”为必须通过的门槛,怎么会是“单空”!(内空)〖林广〗(8.6 20:57) (21871)
 补充。。。。〖林广〗(8.6 21:00) (21928)
 呵呵,之前私下聊了几句。〖iamfisher〗(8.7 11:53) (22774)
 鱼:推荐文章(鬼脚七:我是如何开悟的)〖法华微信〗(8.7 11:56) (23697)
 鱼:推荐文章(鬼脚七:我是怎么开悟的(下))〖法华微信〗(8.7 11:56) (24815)
 前半部是一种体验,后半部是对佛法的理解〖塞外盐巴〗(8.7 16:34) (25608)
 这类情况现在比较多见。〖iamfisher〗(8.7 17:41) (8.7 17:50) (25842)
 离烦恼的“菩提”与即烦恼即菩提,当然不大一样。〖林广〗(8.7 20:40) (26440)
 门内和门外〖塞外盐巴〗(8.8 9:31) (27203)
 兄在门内、门外?(内空)〖正益〗(8.8 14:06) (28033)
 有时在门内,有时在门外〖塞外盐巴〗(8.8 16:50) (28843)
 本来无一物,门从何处来?(内空)〖正益〗(8.8 18:40) (29625)
 两个回答〖塞外盐巴〗(8.8 19:58) (30460)
 名言中我当然有因缘所生的鼻子,莫非盐巴兄没有?(内空)〖正益〗(8.9 9:24) (31174)
 对呀,我一直都在,借鼻子喘气,借嘴吃饭,我无鼻子我无嘴〖塞外盐巴〗(8.9 11:52) (32049)
 奇怪,论坛本来不就是讨论的地方吗?〖正益〗(8.9 16:48) (32799)
 若离名离言,还在世俗谛中吗?(内空)〖塞外盐巴〗(8.9 17:21) (33591)
 植物人算什么?离名离言否?(内空)〖正益〗(8.10 10:55) (34258)
 那你该问医生去,我问你的话还没有回答呀(内空)〖塞外盐巴〗(8.10 11:50) (34977)
 失去语言、文字等表达能力的植物人仍是凡夫。(内空)〖正益〗(8.10 15:05) (35067)
 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呢?〖塞外盐巴〗(8.10 17:03) (34856)
 我回答过了,难道兄台没看懂?(内空)〖正益〗(8.10 19:50) (35021)
 评述和答话,要比问话难得多〖塞外盐巴〗(8.10 20:29) (32897)
 来源是这吧〖Euyope〗(10.17 10:10) (23504)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常青〗(8.7 13:46) (22620)
 到了这副田地,尚需转身〖塞外盐巴〗(8.7 16:35) (23395)
 不致于吧。。。。〖林广〗(8.7 20:43) (24024)
 可能是时代的烙印吧〖塞外盐巴〗(8.8 9:34) (24117)
 完整的《西藏生死书》第十章《心要》〖正益〗(8.7 15:19) (22711)
 谢谢〖塞外盐巴〗(8.7 16:43) (23764)
 回复镜子兄倒不是太难,难的是怎么说能既符合佛法,又能让他接受。(内空)〖正益〗(8.8 14:13) (24744)
 我希望在这里向各位大家找到治疗社会的良药,这是我来此的初衷。〖镜子晓朋〗(8.16 10:51) (25828)
 体悟应该有不同的〖塞外盐巴〗(8.18 19:27) (26804)
 生物进化论想必您是看了的,科技的发展是一日千年,为什么还要厚古薄今呢?〖镜子晓朋〗(8.18 22:36) (27566)
 由今及古了〖塞外盐巴〗(8.19 8:15) (27702)
 由古及今了〖塞外盐巴〗(8.19 16:35) (27720)
 《五灯会元》六祖答内侍薛简〖正益〗(8.19 13:48) (27967)
 曹溪顿教见地,也就是我说的禅宗见地(内空)〖塞外盐巴〗(8.19 14:08) (28963)
 盐巴兄应该不清楚《宝性论》是讲什么的吧?〖正益〗(8.19 17:12) (29927)
 确实没有读过,你有话就直说吧〖塞外盐巴〗(8.19 17:26) (8.19 18:44) (30926)
 简单的说也可以〖正益〗(8.19 20:49) (31751)
 不同就不同吧,何必强说是相同的呢。〖塞外盐巴〗(8.19 22:11) (32667)
 那就先小结一下〖正益〗(8.20 13:29) (33653)
 看来你是了解的了,那你就给大家讲讲,空性,无自性和佛性之间的关系吧〖塞外盐巴〗(8.21 10:18) (34487)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内空)〖正益〗(8.21 11:44) (35440)
 也算是真理吧〖塞外盐巴〗(8.21 12:09) (36254)
 说来说去,你又何曾离过语言文字?(内空)〖正益〗(8.21 14:12) (37092)
 你一说话,问题就来了〖塞外盐巴〗(8.22 8:48) (37962)
 语言太尖刻了其实不好....〖林广〗(8.23 2:48) (38826)
 谢谢麻叔好意〖正益〗(8.23 13:47) (39634)
 哈哈.这地方有个观念或者立场或者定位问题.....〖林广〗(8.26 0:21) (40488)
 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正益〗(8.26 14:28) (41169)
 尽量不说错话,这事没什么错.〖林广〗(8.27 11:02) (41931)
 您的话恐怕也有相应的前提吧?〖正益〗(8.27 16:33) (42709)
 你有100%权利保留自己的看法....〖林广〗(8.27 21:37) (43517)
 这不就是您说的定位问题嘛。〖正益〗(8.27 22:57) (44266)
 哈哈.放松放松....这地方多数人没恶意,当然,可能有恶习.嘿嘿.〖林广〗(8.28 8:40) (45154)
 上师代表三宝,皈依的期限是到成佛之前。〖正益〗(8.28 16:17) (45769)
 上师未成佛,我们怎能把他当佛?正益兄过于谨慎。〖镜子晓朋〗(8.28 22:37) (46334)
 镜子兄的提问好似一团乱麻。〖正益〗(8.29 16:21) (46949)
 我的疑点多,故问题多,抛出来就是想听听正反意见的,有时间、有感觉您就答一两个〖镜子晓朋〗(8.29 21:30) (46960)
 非常赞赏麻叔观点:俺个人宁可去神迷化,去神圣化〖镜子晓朋〗(8.28 22:28) (45854)
 赞赏个头呀.先把你对自己的神圣化神秘化去掉点再说.(内空)〖林广〗(8.29 4:04) (46659)
 放弃逻辑是可怕的,大脑被别人控制是邪教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镜子晓朋〗(8.29 9:59) (47446)
 逻辑决不是万能的.....〖林广〗(8.29 10:04) (48207)
 有理由是可以摆的,只下结论不摆理由不会让人信服。〖镜子晓朋〗(8.29 12:56) (48895)
 谢谢你提供证据:无知者无畏〖林广〗(8.29 21:16) (49619)
 凭您过去说话的内容感觉您读了很多宗教书,凭您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感觉您读书总量不超过我。〖镜子晓朋〗(8.29 21:35) (50264)
 原来你是这样凭的....〖林广〗(8.30 4:25) (50980)
 哪怕您看了全天下的书,也最多是能解不能行,可惜那些书被白看了。〖镜子晓朋〗(8.30 20:35) (51535)
 拜托,回家学学逻辑去.〖林广〗(8.30 20:46) (51759)
 好吧,在发言中,尽可能不加入尖刻的语句(内空)〖塞外盐巴〗(8.24 8:30) (38947)
 到此结束吧〖正益〗(8.23 13:46) (38618)
 本来含义就不同吧,没有必要去圆融,而且也不能圆融〖塞外盐巴〗(8.24 8:29) (38649)
 你不是喜欢我问问题吗,这里有一个〖塞外盐巴〗(8.10 12:14) (23398)
 不同。另外,哪来的“卧龙”?(内空)〖正益〗(8.10 15:05) (24130)
 不要光说不列呀〖塞外盐巴〗(8.10 17:05) (24894)
 你只问相同还是不同,我当然只回复这个啊。(内空)〖正益〗(8.10 19:50) (25021)
 《坛经》中有“卧轮有伎俩”,没有“卧龙有伎俩”。〖正益〗(8.11 11:38) (25198)
 佛教是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戒律的,戒律清净的密教高僧怎么可能“为所欲为”?(内空)〖正益〗(8.2 10:32) (17173)
 又见这个话题,大家不要生气,讨论而已。〖镜子晓朋〗(10.23 21:30) (17408)
 借来的都要还会回去的,何罪之有?〖塞外盐巴〗(10.24 10:36) (10.24 10:37) (17516)
 鱼:这样想太舒服了〖法华微信〗(10.24 12:37) (17484)
 请镜子兄想象一下被杀的痛苦,假设镜子兄此刻:被刀砍、被火烧、被油炸……(内空)〖正益〗(10.24 13:13) (18244)
 我们该怎么办?我想佛是想教我们慈悲,不是教我们饿死,因为饿死也是杀生啊。〖镜子晓朋〗(10.26 15:17) (18866)
 简单的说,动物是有神识的。植物没有。动物会六道轮回,植物不会。(内空)〖正益〗(10.26 21:55) (20984)
 可是动物与植物没有明确界限啊!微生物呢?比植物更低等的单细胞游动生物呢?〖镜子晓朋〗(10.26 23:06) (21739)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镜子晓朋〗(10.28 11:31) (22615)
 庄子跟佛教有关系吗?(内空)〖正益〗(10.28 11:45) (23165)
 庄子告诉我们人死后尸体,被吃被埋被烧被煎炒只有别人心理上有区别。(内空)〖镜子晓朋〗(10.28 21:47) (23784)
 佛教来说,吃自然死亡动物的肉也是没有过失的。问题在于杀生给众生造成的痛苦。(内空)〖正益〗(10.28 23:00) (23940)
 麻烦仔细看我的原话:动物是有神识的。植物没有。界限很清楚。(内空)〖正益〗(10.28 11:45) (22376)
 可是有的生物既可以说是动物也可以说是植物,它有没有神识?科学是这样说的。(内空)〖镜子晓朋〗(10.28 21:45) (23063)
 用多识教授的观点来回复镜子兄吧。〖正益〗(10.28 23:12) (23975)
 ,植物学家说他们是植物,总之,科学界认为他们是动物植物的共同祖先,后向不同方向分化,他们〖镜子晓朋〗(10.29 14:19) (24640)
 佛教区分动物、植物的标准和角度,跟生物学是不同的。〖正益〗(10.29 22:31) (25492)
 佛教到底是怎样区分动植物的呢,对于那些中间类型如何定义呢?如果不区分它们,如何知道它们的〖镜子晓朋〗(10.30 23:36) (26041)
 用索达吉堪布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的片段回复镜子兄吧〖正益〗(10.31 20:28) (26621)
 都是根据佛经来解释,可是前面说佛经可根据现代科学有新解。如何解还是见仁见智了。〖镜子晓朋〗(10.31 22:48) (27204)
 佛教徒的依据当然是佛经论典〖正益〗(11.1 14:56) (27593)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吧。(内空)〖我来解释〗(2.15 6:57) (7890)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
在敦煌本中,六祖的回应是两个偈子,一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二是,“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是不是即好理解也很实在呀。敦煌本和今本出现差异,当以哪一本为主呢,当然是敦煌本了,这是没商量的事,因为敦煌本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坛经版本。
学佛和学技术正好要调个个,技术通常是新的好,因为纠正了之前的弊端,而学佛呢,越是古老的本子,越可靠,因为没有加入后人曲解的成分。

塞外盐巴  2014.7.30 11:59:50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5)  显示次数:14554(13620+934)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不立文字在先还是立文字在先?所立文字是否有加工之嫌?至于是加工得更好还是更坏
1不立文字在先还是立文字在先?所立文字是否有加工之嫌?至于是加工得更好还是更坏倒是真的都见过。学佛呢,越是古老的本子,越可靠,因为没有加入后人曲解的成分。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凡是还是实践?似乎是后者,这两者明显矛盾:“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二是,“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不加工是不行的。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前者求真可行,后者空话连篇,大话唬人。
2曾听说密教高僧很恐怕,有点为所欲为的。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1 21:52:26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9)  显示次数:16679(15761+918)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一直都不立文字呀,有文字是个意外了
不立文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著述,不注解呢,如果你同意这个定义的话,超过99%的禅宗祖师们确实是不立文字的,而且也反对弟子们著述注解的,只有不到1%的禅师是喜欢著述注解的,所以立文字是个别禅师的个别现象。后来禅宗的文字确实很多呀,怎么回事,那是弟子们景仰老师,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汇编而成。孔子也是述而不著的人,为什么会留下论语呢,道理同上。
身,心,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是刹那变迁不住的,常用如幻,如露等来形容它们,若是用一个子来形容呢,有时叫做空,有时叫做无,怎么就矛盾了呢。
前者务实,后者务虚,你是说神秀务实,六祖务虚吧。禅宗是单重见地的宗派,五祖要的也是弟子们呈上见地来,神秀呈上来的却是修持,跑题了,六祖呈上来的是见地,合题了。如同老师要求学生把作业本拿出来,有人却拿出了书本,有人拿出作业本,你却赞扬拿出书本的务实,拿出作业本的务虚,是谁出了问题了,想一想。
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天下。恶喇嘛有没有呀,肯定是有的,在汉地,恶僧也是历代都有呀,这事主要是看主流了,笼统一说应该是自己带有偏见了。我如实地听到过,而且不只一次听到过,湖北人都特别坏,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呢,道理相同。

塞外盐巴  2014.8.2 9:49:29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10)  显示次数:18589(17777+812)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您会讲道理,学习了。我从来就是这样,有理我就接受,无理我不虚伪
您会讲道理,学习了。我从来就是这样,有理我就接受,无理我不虚伪地奉承。对您的以上文字我仅有二点不同意见:孔子述而不著,并未嘱咐后人不立文字,是孔子自己敬畏先人,认为自己难以超过古人,故不敢著书立说;而佛祖是明确要求不立文字,即既不述更不著,而现代佛经充栋,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更可恶的是任何“佛经”都是借口佛说。比如说,前面已经有人证明因果经是伪经,而且因果经中明确说是佛说的。此类经文不胜玫举。此类经太多让人一辈子都研究不尽,何用之有?我信佛仅信其一句,因果报应。这是佛教的根本,至于为什么?讲不清楚的人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就不要借佛之口讲,各人以自己生活的事例讲是可以的,让听者自己去体会。比如我看《净土》杂志,只认可其因果故事,不认可其经文解读。身,心,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是刹那变迁不住的,常用如幻,如露等来形容它们,若是用一个字来形容呢,我想不能叫做空,不能叫做无,暂时存在着也是存在啊。没有暂时哪有永恒?下雨了,湿衣了,您不可以说衣服很快会再干的,根本就没下雨,神秀务实没错,说真话。六祖呈上来的是见地,合某些佛经,不合实际,想一想还是这个理。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 11:48:56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  显示次数:19629(18804+825)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佛祖是明确要求不立文字”是谁说的?
佛经的第一次结集是由迦叶尊者主持,主要由阿难尊者讲述经部、优婆离尊者讲述律部,五百位阿罗汉共同认可才确定下来的。除了之前已经圆寂的舍利弗尊者、目健莲尊者等之外,释迦牟尼佛的主要弟子们都参与了此事。

达摩祖师到汉地传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楞伽经》。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时代又多了《文殊般若经》等。神秀大师传法最主要的依据也是《楞伽经》、《文殊般若经》等。六祖慧能大师是因为《金刚经》开悟的,弟子根据六祖的经历和传法整理出了《六祖坛经》。后来的禅师虽然著作相对很少,但是很多公案也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而且,佛陀何时、何地、对谁说过“不立文字”呢?


附上《佛学大词典》中“禅宗”词条内容供参考:

【禅宗】

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本宗传承,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树那、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须槃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本宗入我国,故亦为我国禅宗初祖。

 达磨初来中国,谒梁武帝,然不契机,遂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称壁观婆罗门,神光(慧可)立雪断臂,志求佛法,终得达磨所传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祖。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本宗渐盛。道信之下有弘忍、法融二杰。法融之下有智俨、慧方、法持等,此法系以住于金陵牛头山之故,世称牛头禅;以‘欲得心净,无心用功’为其要旨。五祖弘忍住蕲州(湖北)黄梅山,阐扬金刚般若经奥旨,门下俊秀辈出,有玉泉神秀、大鉴慧能、嵩山慧安、蒙山道明、资州智侁等。

 五祖之门人中,以神秀为第一上首,称‘秀上座’。五祖示寂后,神秀于北方振锡,故亦称‘北秀’,门下俊秀辈出,被尊为北宗禅之祖。北宗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法运昌隆约一百年,主张以笃践实履之精神修行禅法。神秀之下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传四、五世即告断绝。此外,嵩山慧安开出‘老安禅’,资州智侁开出‘南侁禅’。大鉴慧能因一偈受五祖印可、传衣钵,继为第六祖。其后避难南方,住韶阳(广东)曹溪,大振禅风,是为南宗禅之祖。以南、北二宗宗风之异,遂有‘南顿北渐’之说。慧能之嗣法弟子有四十余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荷泽神会为著名。其中,荷泽神会开出‘荷泽宗’,极力提倡顿悟法门,而以‘一念不起’为‘坐’,‘了见本性’为‘禅’。

 南岳怀让从六祖蒙受心印,住般若寺,接化达三十年,嗣法弟子有九人,以马祖道一居首座。马祖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法,机锋峻烈,开喝棒竖拂之禅风,世称‘洪州宗’。主张起心动念、扬眉瞬目等日常身心活动皆为佛性,而有‘见性是佛’、‘性在作用’之说。马祖门下百余人,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梅法常、章敬怀晖、大珠慧海为着。

 自怀海于百丈山创建禅刹、订立清规之后,禅宗始脱离禅僧寄住律寺之制。百丈之下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希运之下有临济义玄。义玄设立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接化徒众,机锋峻严,门徒众多,蔚成临济宗,此时已是晚唐。及至宋代,又自临济义玄,经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沼,七传至石霜楚圆,门下黄龙慧南、杨岐方会复各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与曹洞、云门等宗并立。沩山灵祐独栖潭州(湖南),参学者多达一千五百人,门下以仰山慧寂为最著名,此系即称沩仰宗。

 青原行思之下有石头希迁,撰‘参同契’,与马祖并称当世二大龙象,门下有药山惟俨、丹霞天然、天皇道悟。药山一系出云岩昙晟、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曹山本寂等,遂成曹洞宗。天皇道悟三传至雪峰义存,振锡于福州雪峰山,法嗣五十余人,其中,云门文偃发挥独妙之宗致,形成云门宗;另有玄沙师备,下传罗汉桂琛、法眼文益。文益住金陵清凉寺,开法眼宗,此系统有天台德韶、永明延寿、永安道原等高僧辈出。其中,德韶被称智顗再来;延寿撰有宗镜录,重视教学;道原著景德传灯录,明示达磨禅之系谱。

 除上举各宗派外,据圭峰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所载,唐代之禅宗教派共有洪州、荷泽、北秀、南侁、牛头、石头、保唐、宣什(念佛门禅)、惠稠、求那、天台等诸派;宗密之圆觉经疏抄又举出北宗禅、智侁禅、老安禅、南岳禅、牛头禅、南山念佛门禅、荷泽禅等七宗;宗密之拾遗门又另作分类,计有牛头宗、北宗、南宗、荷泽宗、洪州宗等五家。宗密所谓之‘五家’、‘七宗’自不同于后代禅宗所称之五家七宗,此因宗密所处之时代,及其自身属于荷泽宗,故所见禅宗教派亦不同于后世之禅宗史料。

 要之,达磨至慧能,其间二百五十年,本宗所举扬之禅风独树一格,祖师语录常引经据典,提示整体佛法,不堕于宗派之对立,可称为禅宗之成立时期。南岳、青原以至唐末五代,其间二百五十年,南宗禅一枝独秀,于思想层面而言,摒除语言文字之葛藤,建立‘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之精神;于实际生活上,建立以僧堂为中心之禅院规制;于禅法之弘传、演布方面,更以灵活生动之机法接引学人,以棒喝拂拳之机用宣扬宗风。久之,乃渐成五家之分立。此一时期,可称为禅宗之发达时期。两宋三百二十年,临济宗复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成为我国禅宗之‘五家七宗’。其中,黄龙派后来由荣西传至日本;杨岐派自杨岐方会后,陆续有五祖法演、圜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大扬禅旨,蔚为禅之主流。又曹洞宗系统之宏智正觉与临济宗系统之大慧宗杲各倡默照禅、看话禅。于此一时期,诸教融合导致三教一致、教禅调合、禅净双x之倾向,本宗渐失其独立性格,是为禅宗之守成时期。元明乃至清乾隆之世,其间四百五十年,为禅宗之衰颓期。其间虽有海云印简、万松行秀、破庵祖先、无准师范等一代宗师相继崛起,然就一宗之大势而言,毕竟已呈儒释调合、教禅一致之定局。近代禅宗大师首推虚云和尚(1839~1958),于其百二十高寿中,一生弘法不懈,广建丛林,竭力振兴禅宗,维系六祖以来之法脉;传世着述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等。

 韩国禅宗素有‘九山禅门’之称,其开宗立派者大多于唐代时来华习禅,归国后大演教化,久之门庭繁茂,蔚成宗派。此九派之成立如下:(一)新罗善德王时(我国唐太宗时),法朗来唐,师事四祖道信,遂传其法于海东。惠恭王之时,神行来唐,参谒志空,得证心印,返国后于丹城断俗寺弘传北宗禅;神行之下,经遵范、惠隐,至智侁之时,受景文王之皈依,开创曦阳山派。(二)宣德王五年(784),鸡林道义来唐,受传于马祖门下之西堂智藏及百丈怀海,习南顿之旨,在唐三十七年,归国后传法弘化,门下颇盛,立迦智山派。(三)与道义同时游学于唐之洪陟,嗣法西堂,归国后栖止南岳,于兴德王三年(828)创建实相寺,大振宗风,门下多达千余人,是为实相山派。(四)与道义同时期来唐者另有真鉴慧沼,受马祖门下之沧州神鉴印可,归国后创建双溪寺;神武王元年(839),寂忍惠哲亦来唐习西堂之法,返国后于武州桐里山大安寺弘法度众。慧沼、惠哲所传之法系即称桐里山派。(五)文圣王七年(845),无染亦来唐得宝彻之心印,归国后大弘禅法,得宪安王、景文王之皈依,创立圣住山派。 (六)兴德王六年,通晓梵日亦来唐,从马祖之门人盐官齐安习禅,得其印可,返国后于天台山中开阇崛山派。梵日之门人朗空亦来唐,参学于青原行思系统下之石霜庆诸座下,归国后住于南山实际寺阐扬禅旨;此乃青原之法统最早传至韩国者。(七)双峰道允来唐,受传于马祖之门人南泉普愿,得其心法,与梵日同年归国弘化;其后道允之门人澄观折中亦来唐,参谒普愿,归国后住师子山兴宁禅院。道允与折中之法统即称为师子山派。(八)景文王之时,了悟顺之来唐,参学于仰山慧寂座下,归国后住于瑞云寺弘布禅法;宪德王十六年(824),圆鉴玄昱来唐,就章敬怀晖受马祖之禅,归国后备受闵哀、神武、文圣、宪安四王之礼遇,其法嗣审希创立凤林寺,开凤林山一派。 (九)于新罗朝末期,庆猷、迥微相继来唐,得云居道膺之心要,归国后大力弘布,此即曹洞禅初传于海东者。至高丽朝,更有利严、丽严、庆甫、兢让、璨幽等诸师继之宣演玄旨。其中,利严曾来唐依止于道膺座下,得其心传,归国后太祖以师礼事之,后于海洲构建须弥山广照寺,是为须弥山派之始。以上九山总称曹溪宗。由于太祖之崇佛,及其后之定宗、光宗、文宗、宣宗、神宗等之相继护持,禅宗遂得隆盛一时;然至忠烈王以后,国势渐弱,禅风亦随之衰颓不振。

 日本禅宗之流传,始于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之入唐求法。天平八年(732),我国之道璇东渡日本,弘传北宗禅;嵯峨天皇在位时,派遣专使招请义空赴日弘传南宗禅,开日本禅宗之风。文治三年(1187),明庵荣西来宋,师事虚庵怀敞,将黄龙一脉之法传入日本,开日本临济宗之端。贞应二年(1223),永平道元来宋,得天童如净之印可返日,为日本曹洞宗之祖。其门下之彻通义价、寒岩义尹尝两度来宋,归国后大弘法道,其后别开寒岩派(亦称法皇派)。嘉祯元年(1235),圆尔辨圆来宋,至径山参谒无准师范,得传心印,归国后于京都创建东福寺,弘法布化。宽元四年(1246),我国之兰溪道隆东渡日本,为建长寺初祖,关东禅风因之大振。文永四年(1267),南浦绍明来宋,得虚堂智愚之法而归。文永六年,我国之大休正念赴日,住建长、圆觉等寺,颇受朝野之归崇。其后我国又有一山一宁、西涧子昙、东里弘会、远溪祖雄、灵山道隐等诸师相继东赴日本弘传大法,各揭禅风,大振法道,蔚成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盛况,包括千光派(荣西)、道元派(道元)、圣一派(圆尔)、法灯派(觉心)、大觉派(道隆)、兀庵派(普宁)、大休派(正念)、法海派(静照)、无学派(祖元)、一山派(一山一宁)、大应派(南浦绍明)、西涧派(西涧子昙)、镜堂派(镜堂觉圆)、佛慧派(灵山道隐)、东明派(东明慧日)、清拙派(清拙正澄)、明极派(明极楚俊)、愚中派(愚中周及)、竺仙派(竺仙梵仙)、别传派(别传明胤)、古先派(古先印元)、大拙派(大拙祖能)、中岩派(中岩圆月)、东陵派(东陵永玙)。其中,除道元、东明、东陵三流属曹洞禅,其余二十一流均属临济禅。又二十一流中,荣西一派(千光派)传承黄龙之法脉,其他皆继燃杨岐之法灯。另于承应三年(1654),我国之隐元隆琦亦东渡日本,开黄檗一宗,迄今犹与临济、曹洞成鼎足之势。

 盖‘禅’起源于印度,其原意即指静坐敛心、正思审虑,以达定慧均等之状态。于释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为坐禅目的之思想;至释尊时,始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印度佛教之禅观思想乃渐次发达,并产生无数之禅经。随佛典之传译,自汉末,禅法已传入中国,惟最初均为小乘系统之禅观思想。东晋鸠摩罗什以后,介绍各种禅法,尤以念佛法门为要。至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列举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禅之说,乃激发当时讲究禅法者另辟途径,如后世所说之五类禅,即是依于楞伽经四种禅之说而来;又肇启中国禅宗之菩提达磨,虽即禅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中之达磨多罗禅师,然其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即是基于楞伽经所说者。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称为楞伽师,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提倡一行三昧之说,至六祖慧能方以金刚般若经为正宗;盖彼时楞伽经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离之故。至中唐以后,盛行拳拳棒喝之机法,禅之意义扩大,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要之,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6 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禅门师资承袭图、祖堂集卷十七、卷二十、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五灯会元、禅门宝藏录卷上、卷中、八宗纲要卷下、朝鲜禅教考、日本禅宗史要、禅学思想史、日本佛教要览](参阅‘五家七宗’1128)



[佛学大词典]

正益  2014.8.2 14:39:04    

(390-13)  显示次数:20642(19831+811)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佛住世49年未见一字,似乎又是肯定回答?信佛行为还是信后人行为?
佛陀何时、何地、对谁说过“不立文字”呢?
本宗传承,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
这是否定不立文字?否定拈花微笑?但佛住世49年未见一字,似乎又是肯定回答?应该信佛行为还是信后人行为?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 18:48:45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4)  显示次数:21742(20903+839)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佛陀涅槃之前,阿难尊者请示过如何结集佛经的问题,收录在《大般涅槃经》中。
阿难尊者在佛陀涅槃之前提过四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是:
“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

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来既灭依何而住。

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


佛陀的答复是: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

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请注意最后一个问题,佛陀有明确说明自己涅槃之后,结集佛经时该如何做。


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担任佛陀的侍者25年之久,他和迦叶尊者都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中的人物。佛陀涅槃后,迦叶尊者为初祖,阿难尊者为二祖。

另外,佛陀证悟成佛之后,释迦族有很多精英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包括佛陀的姨妈、佛陀出家前的妻子、儿子。

除了迦叶尊者主持佛经结集,阿难尊者、优婆离尊者(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参与之外,其他500位阿罗汉虽然没有详细的名单,但是想必其中也有很多佛陀的家族成员。

而且,不妄语是佛教很基本的戒律之一。


合理的怀疑和猜测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您根本不去了解最基本的佛教历史,就随意的胡乱猜测,说了很多非常过分的话。您自己好好想想您的言论算什么吧。


至于禅宗为什么说“不立文字”,之前佛学大词典【禅宗】词条的结尾其实有解释,您没仔细看吧。


附上阿难尊者提问的佛经原文出处如下:

"尔时阿难闻佛语已。身心战动情识恾然。悲哽 喑 咽深没忧海。举体迷闷昏乱浊心。投如来前犹如死人。尔时阿泥楼逗安慰阿难。轻其愁心而语之言。咄哉何为愁苦。如来涅槃时至。今日虽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如来如是四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恶性车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来既灭依何而住。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尔时阿难如从梦中闻阿泥楼逗。安慰其心令致四问。渐得醒悟哀不自胜。具陈上问而以白佛

佛告阿难。何为忧苦悲哀乃尔。诸佛化周。施为已讫法归是处。善哉善哉。阿难。汝致四问为最后问。能大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波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波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飘没爱河众苦长夜。黑闇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阿难。若能谛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深入本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阿难。如来是真语者说诚实言。最后付嘱汝当修行。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No. 377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发布于:2014.8.3 12:53:49    修改于:2014.8.3 12:54:44  
正益  2014.8.3 12:53:49    

(390-16)  显示次数:23234(22032+120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盐巴兄承认不立文字,正益兄说话多数很客观,但也只能是以经文为证
1一直都不立文字呀,有文字是个意外了,盐巴兄承认不立文字,正益兄说话多数很客观,但也只能是以经文为证, “请注意最后一个问题,佛陀有明确说明自己涅槃之后,结集佛经时该如何做。”,可是这是经中说的,不是49年的行动证明的。我曾经说过经文中说的莲花七步和腋下生佛,各位老师真的相信?既然不信这经,为什么相信其它经?如何选择?各位老师读经很多,难道没有看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在前面多贴中应该提到很多疑点,并未得到过合理答复。既然是众说纷纭当然要独立思考了。其他老师的观点有点不知所云,故无法接招。“您根本不去了解最基本的佛教历史,就随意的胡乱猜测,说了很多非常过分的话。您自己好好想想您的言论算什么吧。”我最喜欢看历史,但我不全信历史。我也不全信自己,谁能拿出更充足的证据我就信谁。我确实有猜测,但无意说过分的话,当然在一般佛教徒中可能认为我谤佛,但我确实是为了学真佛,我是为了探求真理。
2单空真的不懂,不知林兄是说我还是说盐巴,我恰恰是特立独行,最不人云亦云的。鱼兄提醒,单重见地不重修持,倒又有点像说我的,我是不做功课只修心的。
3不妄语是佛教很基本的戒律之一。但佛经很多数字是虚数,您比我更清楚,比如四万八千法门?真的不多不少?这是妄语还是真语?很多数字其实就是在暗示这不是真的,我们为什么偏说这是绝对正确的呢?正慈在读佛学院时也有过这样的质疑,近又听说正慈曾为大冶一中看风水,昨天早晨我看到《净土》中有如下说法:
不仅佛弟子不能相信风水,并且还不能从事这一行业。如果学佛人从事看相、风水等为人说吉凶的事情,在佛门中是被称为邪命的。虽然佛经和菩萨的论著,都对占相吉凶给予了批评,并禁止佛弟子从事这一类活动,但佛教人士由于受道教及民间信仰的影响,还是有一大批人热衷于此。在莲池大师的观点中,彼显然认为通过看风水而改变吉凶兴衰,这一说法根本就不存在。要想去衰致盛、趋吉避凶,主要在于人心的弃恶从善,而不在于对住宅位置的改变。而对于那些因为争抢所谓的好风水地,而致家破人亡的不明理者,莲池大师是感到可惜和遗憾的。
  同样,在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师的著作中,印光大师也认为风水之说不可迷信。印光大师于《复江有朋居士书》中言:“风鉴家固能令人趋吉避凶,然劳而多费。《周易》是教人趋吉避凶之书,乃逸而无费,以唯在进德修业,改过迁善处注意。不在改门易灶,拆东补西处用心也。印光大师认为风水先生的话,不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如果按照风水家们所说,那么富贵人家则永远富贵才对。为何高门大户的子孙,每每最终会饥寒而死?世间最有能力能够得到好阴宅、阳宅的,莫过于皇帝,而为何皇帝又大多数都短寿?
正慈可是高僧啊,是中国佛协副主席啊。到底怎样理解佛国中的事事非非呢?

镜子晓朋

发布于:2014.8.3 23:01:27    修改于:2014.8.3 23:04:39  
镜子晓朋  2014.8.3 23:01:27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8)  显示次数:23868(22982+886)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不要错解盐巴兄的话
盐巴兄对“不立文字”的解释仅限于汉传禅宗,完全没有提到印度的传承情况。按汉传禅宗来算,达摩祖师为初祖,……,慧能大师为六祖。按印度传承来算,释迦牟尼佛以下,迦叶尊者为初祖,……,达摩祖师为二十八代祖师!


福尔摩斯式的推理是建立在具备相关知识、严谨的逻辑分析和大量实践经验累计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无知者无畏。


正慈法师不是您的近亲吗?而且按您的逻辑他跟是一体啊,怎么他的事情要来问我们?您自己就应该很清楚才对啊!

正益  2014.8.4 10:19:17    

(390-20)  显示次数:24700(23883+817)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禅宗不是继承佛祖遗训?禅宗编造出拈花微笑故事?众生一体,我与您不是一体?偏听则暗
( 禅宗不是继承佛祖遗训?禅宗编造出拈花微笑故事?众生一体,我与您不是一体?偏听则暗,兼听则)
禅宗不是继承佛祖遗训?禅宗编造出拈花微笑故事?众生一体,我与您不是一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洗耳恭听。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5 9:41:40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21)  显示次数:25549(24747+802)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在当下的凡夫境界中,我和您肯定不是一体的。
禅宗当然是源自印度佛教传承的佛教教派之一,至于说“拈花微笑”有没有发生过,这需要证据来证明,要么有现场目击证人、要么有历史记载、要么有佛经记载。我又不是学禅宗的,我没有举证的义务。您或者其他人有找到可靠的证据,不妨也提供给我,我是愿意接受的。


顺便说说历史,印度是一个没有记录历史习惯的国家,重建印度古代史的过程中,玄奘法师和他的弟子合作写出的《大唐西域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先生在《玄奘与时代精神》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至于玄奘在中国和印度佛教历史上的地位,那更是不消说的了。先说中国佛教,他培养了很多学生,和助手们翻译了1335卷重要的佛经,其中很多是最权威的译本,不少是最流行的译本。他将当时佛教世界的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中国,创立了法相唯识宗,也叫慈恩宗。由于玄奘对佛学的贡献实在是大,他受到了唐朝皇室的特别的尊崇和礼遇。这些我在“玄奘西游记”里,都有所讲述。为什么说玄奘对印度佛学也有很大的贡献呢?这么说是有根据的。玄奘长时间地留学印度,在印度广泛游历请教,他接触的多是当时印度最具声望的学者,他掌握的乃是当时印度最高水平的佛学理论。印度当时的不少学说在本土失传了,靠着玄奘的汉语译本方得以保存至今。可惜,玄奘的几种用梵文写成的著作都没有能够流传下来,不然,玄奘对印度佛学的贡献就可以看得更加直接了。

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大唐西域记》,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印度文化固然有它的极高成就,但是却并没有信史的传统,可靠的历史记载是廖若晨星,非常稀少的。这一点,马克思就曾经提到过。印度不少学者就说过,没有玄奘的记载,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有的印度学者甚至说,印度历史欠玄奘的债,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事实上,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确实成了重建古代印度历史,进行考古发掘的“指导手册”。玄奘的记载的准确性,早就被大量的根据他的指引而进行的考古工作的超过所证实了。”

钱先生博客的原文链接:

玄奘与时代精神(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7057b01000bxo.html
玄奘与时代精神(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7057b01000bzi.html

钱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讲了“玄奘西游记”,有36集,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钱先生只是历史学者,并不是佛教徒,所以他的讲述跟佛教教义关系不大。


相比之下,尽管您口口声声说自己追求真理,但是您对佛经的态度……,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至于说众生是否一体,这要看在什么前提下来说,在当下的凡夫境界中,我和您肯定不是一体的。

正益  2014.8.5 15:00:58    

(390-22)  显示次数:25704(24828+876)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有些地方还是要更慎重些的。。。
随便給别人贴“单空”标签,不是个好作法,人家怎么单空了?
到底什么是单空,什么是究竟圆满,您真有能力彻底分辨简別?这点我深表怀疑。
所以,人云亦云不好。

林广  2014.8.2 18:55:38    

(390-15)  显示次数:20160(19377+78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鱼:单重见地,不重修持
先还没看出来引号指的“单空”是什么。。。

单重见地不重修持,这话算是触or背?这术语共许是不学不懂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法华微信 (fahua-com):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法华微信已与法华论坛集成互通,可语音输入查询佛典,免注册参与论坛讨论。点⊕,分享图片视频位置收藏,语音输入。回复help,查看帮助。

法华微信  2014.8.3 20:36:01    来自:fahua-com  

(390-17)  显示次数:20927(20233+694)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哈哈。不是这个意思。
嘻嘻。单空这词,是隐晦地批评某种见不彻底————虽然也是空但是。。。但是这个这个。。。还有点什么没到。

这些年这词几乎就只有宁玛派的部分人在用,而且,其实是专指某种,嘿嘿。

这点专指,俺个人觉得其实不大公正。
这个不大公正,就好像因为有些人学佛没学好学出毛病来了,于是就指责学佛有毛病一样。

林广  2014.8.4 0:12:25    

(390-19)  显示次数:21113(20335+778)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谨言慎行是应该的,感谢麻叔提醒
《西藏生死书》对明心见性的描述
http://bbs.foyuan.net/thread-249861-1-1.html
我现在要尝试说明「见」到底像什么,以及本觉直接显现时的感觉,纵使一切的语言文字和概念名词都无法真正描述它。
敦珠仁波切说:「当时就像脱掉你的头盖一般。多么无边无际和轻松自在啊!这是至高无上的见:见到从前所未见。」当你「见到从前所未见」时,一切都开放、舒展,变得清爽、清晰、活泼、新奇、鲜明。这就好象你心中的屋顶飞掉了,或一群鸟突然从黑暗的巢中飞走。一切限制都溶化和消失,就好象西藏人所说的,封盖被打开了。
想象你住在世界第一高峰顶上的屋子里,突然间,挡住你视线的整栋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里里外外的一切。但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不能够用任何平常的经验来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无缺的看见。
敦珠仁波切说:「你最可怕的敌人,也就是自从无始以来到目前为止,让你生生世世轮回不已的敌人,就是执著和被执著的对象。」当上师介绍心性,你也认证心性时,「这两者都被烧掉了,就好象羽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了无痕迹。」执著和被执著,被执著的对象和执著的人,都从它们的基础中完全解脱出来。无明和痛苦的根整个被切断。一切事物象镜中的影子,透明、闪耀、虚幻、如梦般的呈现。
当你在「见 」的启发下,自然达到这个禅定境界时,你就可以长时间维持在那儿,不会分心,也不必太费力。然后,没有所谓「禅定」来保护或维系,因为你已在本觉的自然之流中。当时,你就可以体悟到它过去和现在都如是。当本觉照射出来时,完全不会有任何怀疑,一种深刻完整的智慧就自然而直接地生起。
·······························
这里用脱掉头盖骨,眼前的房屋倒塌来形容见地,这与北宗神秀的见地非常接近,用一句话来说,是去妄显真。有几个特点,有正见,禅定功夫够,就一定能见到,见到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能见度降低,若想见得真切,要重回到禅定中,反复锻炼。
这个见地与禅宗的见地是不同的,禅宗的见地也用一句话来说,是不除妄不求真。也有几个特点,有正见,四禅八定打n个来回,不一定见着,一旦见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会形影不离。
我是学禅的人,要站在禅宗的立场上说话。

塞外盐巴  2014.8.6 19:16:38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23)  显示次数:21753(21002+751)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是呀。禅宗以“知有”为必须通过的门槛,怎么会是“单空”!(内空)

林广  2014.8.6 20:57:32    

(390-24)  显示次数:21871(21093+778)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补充。。。。
您对密教那位大德的开始,理解上有些不够仔细。。。。。

人家讲的不一定是去妄显真,也可能讲的是现量后的初次体会,这个感受当然是跟过去对比而言的。

林广  2014.8.6 21:00:19    

(390-25)  显示次数:21928(21128+80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呵呵,之前私下聊了几句。
末了这个看法,盐巴兄直说出来,这样最好。以我而言,非我境界,胡乱搭腔就纯是口水了。

不过,也有个可说的。我前些天看坤山兄微信转的一条,原淘宝网鬼脚七写的《我是怎么开悟的(上、下)》,写的挺有意思的。后面附过来。。。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8.7 11:53:16    

(390-26)  显示次数:22774(22037+73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鱼:推荐文章(鬼脚七:我是如何开悟的)

法华微信 (fahua-com):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法华微信已与法华论坛集成互通,可语音输入查询佛典,免注册参与论坛讨论。点⊕,分享图片视频位置收藏,语音输入。回复help,查看帮助。

法华微信  2014.8.7 11:56:15    来自:fahua-com  

(390-27)  显示次数:23697(23051+646)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鱼:推荐文章(鬼脚七:我是怎么开悟的(下))

法华微信 (fahua-com):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法华微信已与法华论坛集成互通,可语音输入查询佛典,免注册参与论坛讨论。点⊕,分享图片视频位置收藏,语音输入。回复help,查看帮助。

法华微信  2014.8.7 11:56:47    来自:fahua-com  

(390-28)  显示次数:24815(24074+741)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前半部是一种体验,后半部是对佛法的理解
鬼七是个聪明人,禅修的体验很强烈,对佛法的理解也很透彻,确实算是一个人才了。但是呢,与禅宗的那种开悟却没有沾边。
我上面用了一个词汇“禅宗的那种开悟”,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说法。谈心,谈性,谈悟,很时髦的,早已不是禅宗的专利了,禅宗外的各宗各派也在谈心,谈性,谈悟,或许他们自己不知道吧,别人也认为是相同的吧,其实呢,与禅宗的心,性,悟有着极其微细的差别,微细到很难让人察觉,正是因为这极其微细的差别,他们各自有证各自有悟,很多很多了,但很少是禅宗的那种证悟。

塞外盐巴  2014.8.7 16:34:00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31)  显示次数:25608(24989+619)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这类情况现在比较多见。
文章分成上下两半,不是什么别的,这只是微信公众平台发文章吊胃口增加互动的常见技法,他本是做电商营销的。

去掉吊胃口部分,俺文中看到的:1是人迹人际背景杂糅无挑拣而入场,2是场景相逢特殊体验触动大,3是境界打失后检校反思又有得,4是目前就这样但觉着自己死又活。

其中,1是现代地球村资讯(各种灵修信息啊)爆炸后的特定场景。
后面2、3、4更典型:有一类高峰体验或境遇后,"新"见解确立并维持。

上面1234可以完全剪除佛教各类标签,按照西方的说法,这些大都是东亚(东方?)神秘主义传统(或可以包括美洲?)之间共通的场域。全不限制是佛教道教,或禅宗南宗北宗的。

俺的看法是:一万个人也许有十万种死法。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14.8.7 17:41:29    修改于:2014.8.7 17:50:56  
iamfisher  2014.8.7 17:41:29    

(390-34)  显示次数:25842(25086+75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离烦恼的“菩提”与即烦恼即菩提,当然不大一样。
只是,说不大一样就沾了点离烦恼的味道了。所以禅宗说法叫作“出门就是草”。

林广  2014.8.7 20:40:54    

(390-35)  显示次数:26440(25782+658)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门内和门外
修法每上一层,观察智就长一分。明辨各种见地的差异,是观察智,在门内,一旦说出或写出,就是分别识在工作,已置身于门外了。

塞外盐巴  2014.8.8 9:31:27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37)  显示次数:27203(26574+629)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兄在门内、门外?(内空)

正益  2014.8.8 14:06:45    

(390-39)  显示次数:28033(27411+62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有时在门内,有时在门外
当我闲着,或干一些简单体力劳动,以及吃喝拉撒睡,我在门内;当我娱乐,看书,说话,写贴时,我就到了门外。

塞外盐巴  2014.8.8 16:50:34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41)  显示次数:28843(28196+647)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本来无一物,门从何处来?(内空)

正益  2014.8.8 18:40:32    

(390-42)  显示次数:29625(28990+635)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两个回答
1,我本来无门,麻叔说,出门就是草,于是我就有门又有草了,所以是个依他而起,你应该追问麻叔,本来无一物,哪来门和草。
2,门从何处来,是从你鼻子处来的,展开说,你鼻子从那里来的,我的门就是从哪里来的,注意了,心经说,你无鼻子。

塞外盐巴  2014.8.8 19:58:19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43)  显示次数:30460(29804+656)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名言中我当然有因缘所生的鼻子,莫非盐巴兄没有?(内空)

正益  2014.8.9 9:24:46    

(390-44)  显示次数:31174(30560+61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对呀,我一直都在,借鼻子喘气,借嘴吃饭,我无鼻子我无嘴
出题考人是很舒服的事了,你已经考了我三次了,我来考你一次吧。“名言中我当然有因缘所生的鼻子”,问,离名离言时,你鼻子还在吗?

塞外盐巴  2014.8.9 11:52:35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45)  显示次数:32049(31378+671)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奇怪,论坛本来不就是讨论的地方吗?
你老兄上从《六祖坛经》、永嘉禅师、敦珠仁波切,下到鬼脚七,评了一个遍,别人问你几句就都是:批评你,考你了?

你老兄放得火,我还不能就势点个灯?


你问:离名离言时,你鼻子还在吗?

若离名离言,世俗谛中,也还有个因缘所生、喘气的东东显现。

正益  2014.8.9 16:48:15    

(390-46)  显示次数:32799(32214+585)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若离名离言,还在世俗谛中吗?(内空)

塞外盐巴  2014.8.9 17:21:29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47)  显示次数:33591(32941+650)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植物人算什么?离名离言否?(内空)

正益  2014.8.10 10:55:32    

(390-48)  显示次数:34258(33687+571)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那你该问医生去,我问你的话还没有回答呀(内空)

塞外盐巴  2014.8.10 11:50:35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49)  显示次数:34977(34333+644)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失去语言、文字等表达能力的植物人仍是凡夫。(内空)

正益  2014.8.10 15:05:20    

(390-51)  显示次数:35067(34423+64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呢?
瞧不起我吗,不屑回答吗,那就请你谈谈,你高贵的若干个亮点吧。

塞外盐巴  2014.8.10 17:03:08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53)  显示次数:34856(34312+544)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我回答过了,难道兄台没看懂?(内空)

正益  2014.8.10 19:50:22    

(390-56)  显示次数:35021(34396+625)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评述和答话,要比问话难得多
评述和答话,要比问话难得多,是很不对等的,而你上面这番话,却含有对等甚至相反的意思,所以我就当回问话的,放你到答话的位置上体验体验,也不知你体验到没有,如果还没有体验到,我每天接着这两个未了的话题继续问。

塞外盐巴  2014.8.10 20:29:01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57)  显示次数:32897(32258+639)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来源是这吧
看到好多地方都推荐这个,这应该是来源吧。

Euyope  2014.10.17 10:10:45    

(390-105)  显示次数:23504(22507+997)     查看Euyope的所有文章 给Euyope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敦珠仁波切说:「当时就像脱掉你的头盖一般。多么无边无际和轻松自在啊!这是至高无上的见:见到从前所未见。」当你「见到从前所未见」时,一切都开放、舒展,变得清爽、清晰、活泼、新奇、鲜明。这就好象你心中的屋顶飞掉了,或一群鸟突然从黑暗的巢中飞走。一切限制都溶化和消失,就好象西藏人所说的,封盖被打开了。
想象你住在世界第一高峰顶上的屋子里,突然间,挡住你视线的整栋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里里外外的一切。但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不能够用任何平常的经验来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无缺的看见。”


--------

常青  2014.8.7 13:46:58    来自:深圳  

(390-29)  显示次数:22620(21797+823)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到了这副田地,尚需转身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话只能说到这里了,尚有一段无言的差距。下面的西堂主就到了这副田地,却让老和尚打入关房三年半。
当代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有一天手拄禅杖从方丈院行至禅堂口,西堂主正迎上老和尚,老和尚问西堂主:你们班首开示说“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是人之本来面目”是吗?
堂主答:是的。
老和尚说:今我问你,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时,你在什么处?
西堂主一时没了主意,答不上来。
老和尚接着说:你闭关去。

塞外盐巴  2014.8.7 16:35:52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32)  显示次数:23395(22679+716)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不致于吧。。。。
那么二的西堂也敢上堂开示?

林广  2014.8.7 20:43:41    

(390-36)  显示次数:24024(23360+66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可能是时代的烙印吧
本焕老和尚(1907-2012),1958年被打成右派和反革命,1980年复出弘法。西堂主和他的同修们,很有可能是80年代后,也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家众,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把佛法看作封建迷信,已经不简单了,既能出家,又薄会佛法,西堂主在当时应该算是俊杰了。

塞外盐巴  2014.8.8 9:34:21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38)  显示次数:24117(23440+677)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完整的《西藏生死书》第十章《心要》
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 译

第十章 心要

人们在真正证悟心性之前,没有人能够毫不恐惧而完全心安地去世。因为只有经过多年不断修行而加深的证悟,才能够在死亡过程的消解混乱中,保持心的稳定。就我所知,帮助人们证悟心性的所有方法中,大圆满法是最清晰、最有效、最适合现代环境的法门。在佛教的各种教法中,大圆满法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智慧之流,也是中阴教法的来源。

大圆满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由传承不断的历代大师传到今天。成千上万的印度、喜马拉雅山和西藏修行人,透过这个法门得到证悟和觉悟。有一个美妙的预言说:「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普贤王如来的心要将像火般地照耀。」我的生命,我的教法,还有这本书,都是为了点燃世间众生心中的这把火。

在这个使命中,永远给我支持、启示和指导的就是莲花生大士。他是大圆满法的主要精神、最伟大的发扬者和化身,他具有殊胜的功德,如宽宏大量、神通力、预言式的见地、觉醒的能量、无限的慈悲。

大圆满法并没有在西藏广泛教导,而且有一段时间,许多最伟大的上师们不在现世传授这个法门。为什么现在我要教它呢?我的几位上师曾经告诉我,目前是大圆满法流传的时刻,是预言中暗示的时刻。我也觉得,如果不把如此殊胜的智慧法门与大家分享,那就是不慈悲。人类已经到了他们进化过程中的生死关头,这个极端混乱的年代,需要极端有力而清晰的法门。我也发现,现代人所需要的教法,必须避免教条、基本教义论、排他性、复杂的形而上学、属于外国文化的东西;他们需要当下就能了解的简单而深入的法门,他们需要不必在寺院道场就能修持的法门,他们需要能够溶入日常生活和随地都可以修持的法门。

既然如此,大圆满法又是什么呢?大圆满法不只是一种教法而已,它不是另一种哲学,不是另一种复杂的系统,不是另一套诱人的技巧。大圆满是一种状态,本初的状态,全然觉醒的状态,一切诸佛和一切修行法门的心要,个人精神进化的极致。藏文的Dzogchen在英文中往往翻译为Great Perfection,我并不赞成这种译法,因为Great Perfection带有一种漫长艰苦旅程的目的,这实在与Dzogchen的真义相差太远了。Dzogchen(大圆满)的真义,莫过于它是我们的本性自我圆满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去完美它,因为一开始它就是完美的,仿佛天空一般。

一切佛教法门都可以用根、道、果(Ground, Path, and Fruition)来说明。大圆满法的「根」是这个基本的、本初的状态,是我们的绝对性,它本来就是圆满的,永远现前的。贝珠仁波切说:「它既不是要从外面去寻求,也不是从前没有而现在要从你的内心生出来的。」因此,从「根」(绝对性)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本性与诸佛的本性相同;上师们说,毫无疑问的,在这个层次上,无法可说,无行可修。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诸佛走的是一条路,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诸佛认证他们的本性而觉悟;我们不认得那个本性而迷惑。在教法中,这种情况称为一根二道(One Ground, Two Paths)。我们之所以处于相对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的本性被遮蔽,所以我们需要遵循教法和修行,才能回到真理:这就是大圆满法的「道」。最后,体悟我们的本性就是证得完全解脱和成佛。这就是大圆满法的「果」,如果修行人能够用心去修,实际上是有可能在这一世证果的。

大圆满传承的上师们,深刻觉察到把绝对和相对混淆是非常危险的。不了解这种关系的人会忽视,甚至蔑视修行和因果业报的相对层面。不过,真正掌握大圆满法意义的人,却会更加尊敬因果律,也会更加重视净化和修行的需要。这是因为他们了解被遮蔽了的内在是多么广大,因此会更热切、更精进、更自然地努力扫除他们和真性间的障碍。

大圆满法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够以如此活泼自在的清净和如此纤尘不染的清明,来反映吾人本性的「根」,因此我们本质上就受到安全保障,不被任何思维性的知识所禁锢,不管这种知识多精细、多具说服力或多诱人。

那么,大圆满法对我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一切教法都是导向觉悟的,但大圆满法的殊胜是,即使在相对的层面,它的语言也不会以概念去污染绝对的层面;它让绝对的层面保留纯真、有力、庄严的素朴,却仍然能够以如此生动、令人兴奋的语气,把绝对的层面介绍给任何一个开放的心灵,因此即使在开悟之前,我们都很有机会瞥见觉悟境界的光辉。



大圆满道的实际训练,可以依据传统而最简单的方式,用见( view )、定( meditation )、行( action )来描述。「见」就是直接看到绝对的状态或我们存有的「根」;「定」就是稳定那个「见」和使它变成连续经验的方法;「行」就是把「见」溶入我们的整个实相和生命之中。

「见」又是什么呢?它无非是看见事物如是的实际状态;它就是了解真实的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它就是领悟心的真性即绝对真理。敦珠仁波切说:「见就是对赤裸裸的觉醒的认识,它包含一切事物:感官的认知(能)和现象的存在(所)、轮回和涅槃。这种觉察有两个层面:绝对层面的空和相对层面的境相或觉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广大无边的心性中,所有一切境相和一切现象,不论是轮回的或涅槃的,永远都是圆满具足的,无一例外。不过,即使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都是「自始就是纯净的」,但它的性质仍然富有高贵的品质,涵藏各种可能性;换言之,它无边无尽不断在创新而当下圆满。

你也许会问:「如果体悟『见』就是体悟心性,那么心性又像什么?」心性的体,就像空无一物、广袤无边、自始清净的天空;心性的相,就像太阳的光明清澈、无所不在、自然显现;心性的用,也就是慈悲的显现,就像阳光大公无私地普照万物,贯穿四面八方。

你也可以把心性想成镜子,具有五种不同的力量或「智慧」:它的开放性和广阔性是「虚空藏智」,慈悲的起源;它巨细靡遗反映一切的能力是「大圆镜智」;它对任何印象均无偏见是「平等性智」;它有能力清晰明确此辨别各种现象是「妙观察智」;它有潜能让一切事物成就、圆满、随意呈现是「成所作智」。

在大圆满法里,「见」由上师直接介绍给学生。这种直接教授是大圆满法的特色所在。

上师象征诸佛智慧心的完全证悟,透过他的加持,可以把它的直接经验,在教授「见」时传达给学生。为了接受「见」的传授,学生必须先发愿和净业,达到心灵开放和恭敬心具足的地步,以容纳大圆满法的真义。

诸佛的智慧心要如何介绍呢?请想象心性就是你自己的脸;一直都在你身上,但你自己不能看到它。现在请想象你从来没有看过镜子。上师的教授,就好象突然拿起一面镜子,让你首次看到你自己的脸在镜子上面反映出来。就好象你的脸一样,本觉这个纯粹觉察力,既不是你过去没有而现在上师才给你的「新」东西,也不是你可以在身外发现的。它一直都是你的,也一直都在你身上,但在那一个惊人的时刻之前,你从来不曾看过它。

贝珠仁波切解释说:「根据大圆满法传承的伟大上师说,心性,本觉的面貌只有在概念心溶化的时候,才能传达介绍。」在介绍的时刻,上师把概念彻底切除,完全显示出赤裸的本觉,清楚地呈现出它的本性。

在那一个震撼有力的时刻,师徒的心融合在一起,学生就确切地经验到或瞥见本觉。就在那一个当下,上师介绍了心性,学生也认证了本觉。当上师把他本觉的智慧的加持导向学生本觉的心时,上师就把心性的本来面目直接显示给学生。

不过,为了要让上师的传授充分有效,必须要创造适合的条件或环境。历史上只有几位特殊的个人,由于他们的清净业,能够在瞬间认识心性而开悟;因此,在传法之前,通常要做以下的加行功夫。这些加行可以净化和剥除你的凡夫心,把你带到足以认证本觉的境界。

第一,禅定是对治散乱心的无上解药,可以把心找回家,让它安住在它的自然状态中。

第二,深度的净化修习,并透过功德和智慧的累积而加强善业,可以去除障蔽心性的情绪和知识的面纱。诚如我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写道:「如果业障净除,心性的智慧将自然放射出来。」这些净化的修习,在藏文叫Ngondro,可以产生全面性的内心转化。它们包含整个人的身口意的修行,开始时要做深度的观想:

·人身难得

·无常迅速命在旦夕

·凡所造作必有因果

·生死轮回苦海无边

这些观照可引发强烈的「出离心」( renuciation ),以及脱离轮回走向解脱道的迫切感,为进一步的修行奠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唤醒对于我们自身佛性的信心和信赖。

·发起慈悲心(菩提心,将于第十二章详细说明),训练心对治自我与他人,以及生命的难题。

·透过观想和持咒清除业障。

·以发展大布施心和创造善因缘来累积功德和智慧。

所有这些修习最后引导至上师相应法,这是一切法门中最重要、最感人、最有力者,是打开心灵以证悟大圆满心性所不可或缺者。

第三,一种特别观照心性和现象的修行,可以终止心对于思考和研究的无尽渴求,让心不再依赖无尽的思维、分析和攀缘,唤醒对于空性的现证。

我无法强调这些加行到底有多重要。它们必须有系统地逐一修习,才能够启发学生唤醒心性,当上师觉得因缘成熟要把心性的本来面目显示给学生时,学生才足以接受。

纽舒龙德(Nyoshul Lungtok)是近代最伟大的大圆满传承上师之一,曾经亲近他的老师贝珠仁波切达十八年之久。那段期间,他们两人几乎形影不离。纽舒龙德研究和修行极为努力,业障净除,功德累积,功夫成就;他已经准备认证心性了,却还没有得到最后的法。有一个特别的晚上,贝珠仁波切终于传法给他。当时他们住在大圆满寺(佐钦寺)上方高山的闭关房。夜色很美,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繁星点点交相辉映。万籁俱寂,偶尔从山脚下的佛寺传来狗吠声,划破天际。

贝珠仁波切仰卧在地上正在修一种特殊的大圆满法。他把纽舒龙德叫来:「你说过你不懂心要吗?」

纽舒龙德从声音中猜测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期望的点点头。

「实际上没有什么好知道的,」贝珠仁波切淡淡地说,又加了一句:「我的孩子,过来躺在这里。」纽舒龙德挨着他躺了下来。

于是,贝珠仁波切问他:「你看到天上的星星吗?」

「看到。」

「你听到佐钦寺的狗叫声吗?」

「听到。」

「你听到我正在对你讲什么吗?」

「听到。」

「好极了,大圆满就是这样,如此而已。」

纽舒龙德告诉我们当时发生的事:「就在那一刹那,我心里笃定地开悟了。我已经从『它是』和『它不是』的枷锁解脱出来。我体悟到本初的智慧,空性和本有觉察力的纯然统一。我被他的加持引到这个体悟来,正如伟大的印度上师撒惹哈(Saraha)所说:

上师的话已经进入他的心里,他看到真理如观手掌中的宝珠。

在那个当下,一切都各得其所;纽舒龙德多年来的学习、净化和修行终于瓜熟蒂落。他证得了心性。贝珠仁波切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特殊、神秘或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些话再平常不过了。但话语之外,传达了别的东西。他所透露的正是万事万物的本性,也是大圆满法的真义。当下他就透过自己证悟的力量和加持,把纽舒龙德直接带进那个境界中。

但上师们相当不同,他们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来启发那种意义的转换。贝珠仁波切本人的悟道因缘则迥然不同,他是由一位非常古怪的上师杜钦哲(Do Khyentse)引进心性的。这是我亲耳听来的故事。

贝珠仁波切一直在修高级的相应法和观想,碰到瓶颈,所有本尊的曼达拉(mandala)都无法清晰地在他心中显现。有一天他遇到杜钦哲,在户外升火饮茶。在西藏,当你遇到一位自己非常恭敬的上师时,传统上你就要做大礼拜表示尊敬。当贝珠仁波切开始在远处做大礼拜时,杜钦哲发现,就威胁地咆哮:「嘿,你这只老狗!如果你有胆量,就过来!」杜钦哲是一位非常令人佩服的上师。他就像一位日本武士,留长头发,衣着随便,很喜欢骑漂亮的马。当贝珠仁波切继续做大礼拜,开始接近他时,一直在咒骂的杜钦哲就开始丢小石头,渐渐地又丢起较大的石头。贝珠仁波切终于拜到跟前,杜钦哲就开始揍他,把他击昏了过去。

当贝珠仁波切醒过来时,他的意识状况全然不同。他一直费很大劲去观想的曼达拉,当下在他面前显现。杜钦哲的每一句咒骂和每一个攻击,都在摧毁贝珠仁波切概念心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在打开他全身的气轮和气脉。事后长达两个星期之久,曼达拉的清晰景象没有离开过他。

我现在要尝试说明「见」到底像什么,以及本觉直接显现时的感觉,纵使一切的语言文字和概念名词都无法真正描述它。

敦珠仁波切说:「当时就像脱掉你的头盖一般。多么无边无际和轻松自在啊!这是至高无上的见:见到从前所未见。」当你「见到从前所未见」时,一切都开放、舒展,变得清爽、清晰、活泼、新奇、鲜明。这就好象你心中的屋顶飞掉了,或一群鸟突然从黑暗的巢中飞走。一切限制都溶化和消失,就好象西藏人所说的,封盖被打开了。

想象你住在世界第一高峰顶上的屋子里,突然间,挡住你视线的整栋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里里外外的一切。但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到;当时所发射点,不能够用任何平常的经验来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无缺的看见。

敦珠仁波切说:「你最可怕的敌人,也就是自从无始以来到目前为止,让你生生世世轮回不已的敌人,就是执著和被执著的对象。」当上师介绍心性,你也认证心性时,「这两者都被烧掉了,就好象羽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了无痕迹。」执著和被执著,,被执著的对象和执著的人,都从它们的基础中完全解脱出来。无明和痛苦的根整个被切断。一切事物想镜中的影子,透明、闪耀、虚幻、如梦般的呈现。

当你在「见 」的启发下,自然达到这个禅定境界时,你就可以长时间维持在那儿,不会分心,也不必太费力。然后,没有所谓「禅定」来保护或维系,因为你已在本觉的自然之流中。当时,你就可以体悟到它过去和现在都如是。当本觉照射出来时,完全不会有任何怀疑,一种深刻完整的智慧就自然而直接地生起。

一切我所说明的影像和尝试使用的譬喻,你将发现会溶化在广大的真理经验中。恭敬心在这个状态中,慈悲心在这个状态中,一切智慧、喜悦、清明和无思无虑全都融合和连结在一味中。这个时刻是觉醒的时刻。深刻的幽默感从心中涌起,你会哑然失笑,你过去有关心性的概念和想法错得多么离谱啊!

从这个经验中将产生越来越不可动摇的肯定和信心,知道「这就是它」:再也没有什么好寻找的,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企求的。这种对于「见」的确认,必须透过反覆瞥见心性来加深,并透过继续禅修来稳定。

禅定

大圆满法的禅定又是什么呢?它只是在「见」被传授之后,专一的安住在「见」中。敦珠仁波切描述它:「禅定就是专注在本觉的状态中,解脱一切思维概念,另一方面却维持完全放松,毫不散乱或执著。因为『禅定不是奋斗,而是自然地溶入本觉。』」

大圆满法的禅定修习,其要点是强化和稳定我们的本觉,让它成长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平凡习惯的心以及它的投射是相当有力的。当我们不专注或散乱的时候,它就会继续回来,轻易地控制我们。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目前我们的本觉就像小婴儿,搁浅在强大、念头不断的战场里。」我喜欢说,开始时我们必须在安全的禅定环境,充当「本觉」的保姆。

如果禅定只是在传授本觉之后,继续让它流动,我们又如何知道什么时候是本觉,什么时候不是呢?我问过顶果钦哲仁波切这个问题,他简洁地回答说:「如果你是在一个不变的状态中,那就是本觉。」如果我们不用任何方式去支配或操纵,我们的心只是安住在纯净、本有觉察力的不变状态中,那就是本觉。如果我们有任何支配、操纵或执著,那就不是。本觉是不再有任何怀疑的状态,没有一颗心可以去怀疑。你可以直接看到。如果你是在这种状态中,一种完整的、自然的肯定和信心就会跟随本觉涌起,那就是你判断它是不是本觉的方法。

大圆满传统是非常准确的传统,因为你走得越深,生起的妄念就越细微,绝对实相的理解就处在成败的关口。即使是在传授心性之后,上师们还是会仔细澄清那些状态不是大圆满的禅定状态,千万不可以搅混。下面这些情况都不是真正大圆满的禅定状态,修行人必须小心翼翼避免迷惑在其中:第一种是你漂流到心的无人岛上,那儿没有思想或记忆;它是一种黑暗、沉闷、漠不关心的状态,在那儿你被丢进凡夫心的基础地。第二种状态有些宁静和稍带清明,但这种宁静的状态是属于停滞的状态,仍然被埋在凡夫心中。第三种状态可以令你经验到思想不存在,但却是迷失于飘飘然的真空状态中。第四种状态是你的心溜掉了,渴望思想和投射。

大圆满禅修的要点,可以归纳成四点:

·在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时,中间是否有当下的意识,清新的、原始的、即使是毫发般的概念也改变不了的,一种光明而纯真的觉察?

是的,那就是本觉。

·然而它并非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中,因为又有另一个念头突然生起,不是吗?

这是本觉的光芒。

·不过,如果在这个念头生起的当下,你没有认出它的真面目,它就会像从前一样,转变成另一个平凡念头。这称为「妄念之链」,正是轮回的根。

·如果你能够在念头生起时立刻认出它的真性,不理会它,不跟随它,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溶化,回到广大的本觉中,获得解脱。

很明显的,对于上述四个深刻而简单的要点,如果想了解和体悟它们的丰富和壮丽,需要一辈子的修行功夫。这里我只想让你尝尝大圆满禅定的开阔性。

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圆满禅定是本觉永远在流动,就如同河川、日夜不停地流动。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因为一旦「见」已经被传授和认证之后,要想专注地安住在「见」之中,就得有多年不断的修行。

大圆满禅定可以强有力地对治念头的生起,并且对于它们具有特殊的看法。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要观照它们的真性与本觉并无分别,也不互相敌对;反之,要把念头看成无非是心性的「自我光辉」、本觉能量的显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你发现自己处于深刻的宁静状态中,可是常常为时不久,一个念头或一个动作就生起,就好象海洋中的波浪一般。不要拒绝那个动作或特别拥抱宁静,而要保持纯净现前的流动。禅定的普遍、宁静状态就是本觉本身,一切念头的生起无非是本觉的光芒。这是大圆满法的心要和基础。有一个方法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好比你正骑着太阳光回到太阳去:你立刻追踪念头回到它们的根源--本觉。当你安住在「见」中如如不动时,你就不会再受任何生起的念头所欺骗和分心,因此不会沦为妄念的牺牲品。

当然,海洋中有小波,也有大浪;强烈的情绪如嗔、贪、妒,也是会来到的。真正的修行人不会把它们看作干扰或障碍,反而是大好机会。如果你以执著和厌恶的习气来反应这些情绪的生起,不但表示你已经分心了,而且没有认证本觉,已经丧失了本觉的基础地。以这种方式来反应情绪,只会加强情绪,还把我们紧紧地绑在妄念的锁链上。大圆满法的大秘方就是当妄念生起时,立刻看穿它们的本来面目:本觉本身能量的鲜活有力的显现。当你逐渐学习这么做时,即使是最激荡的情绪也无法掌握你,也会溶化,就像狂浪生起、高举,而后沉回海洋的宁静中。

修行人发现--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智慧,它的精细和力量无以言喻--狂烈的情绪不仅不能摇动你,不能把你拖回神经质的漩涡里,反而可以利用它们来加深、鼓舞、激励和加强本觉。狂暴的能量,变成本觉觉醒能量的食物。情绪越强烈炽热,本觉就越强化。我觉得大圆满这种独特方法具有非凡的力量,即使是积习最深、最根深蒂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都可以解除。

现在让我尽可能简单地向你介绍这个过程要如何运作。将来当我们谈到死亡时刻所发生的事情时,这里的说明将很有价值。

在大圆满法中,一切事物基本的、本具的性质称为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它遍满我们全部的经验,因此也是在我们心中生起的念头和情绪的本性,虽然我们不认识它。当上师指导我们认识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觉的状态时,就好象给了我们一把万能钥匙。这把钥匙将为我们打开通往全体智慧之门,我们称它为道光明(Path Luminosity)或子光明(Child Luminosity)。当然,地光明和道光明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为了说明和修习起见,只有做如此的分类。一旦经过上师的传授而握有道光明的钥匙时,我们就可以随意用它来打开通往实相自性之门。在大圆满法中,这种打开门称为「地光明和道光明的会合」,或「母光明和子光明的会合」。另外一种说法,当念头或情绪产生时,道光明(本觉)立刻认出它是谁,认出它的自性(地光明)。在那个认证的当下,两种光结合在一起,念头和情绪即获解脱。

在我们活着时,很重要的是修行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相结合,以及让生起的念头和情绪自我解脱,因为每一个人在死亡的刹那,地光明会大放光明,如果你已经学会如何认证它的话,就是完全解脱的机会。

现在大家也许可以清楚了,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结合,以及念头和情绪的自我解脱,就是最深层次的禅定。事实上,像「禅定」之类的名词,并不真正适合大圆满法,因为终极来说,禅定隐含着「观」某个对象,而大圆满法永远只是本觉而已。所以,除了安住于本觉的纯粹现前以外,没有禅定不禅定的问题。

唯一可以描述这种情况的字眼是「非禅定」(non-meditation)。上师们说,在这种状态中,即使你寻找妄念,也是不见踪影。即使你要在满是黄金和珠宝的岛上寻找普通的小石头,你也将没有机会找到。当「见」持续呈现,本觉之流不断,地光明和道光明持续而自发地结合时,一切妄念都被连根解脱,你整个觉受的生起都是连续不断的本觉。

上师们强调,为了在禅定中稳固「见」,首先,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有利的环境,来闭关修习禅定;在纷乱和忙碌的世界中,不管你多么用功修定,真正的经验还是无法在你的心中诞生。第二,虽然在大圆满法中,禅定和日常生活之间并无不同,但除非你透过适当禅修期专修禅定而发现真正的稳定,否则你还是无法把禅定的智慧,结合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第三,即使你在修禅定时,也许可以藉着「见」的信心,保持本觉的继续流动,但如果你无法结合修行和日常生活,在一切时刻和一切情境中继续那种流动,当逆境产生时,它还是无法当作解药,你还是会被念头和情绪误导,坠入无明。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位大圆满法行者并不喜欢自我炫耀,不过却有一大群徒弟跟着他学习。有一位喜欢卖弄学识的僧人,知道这位相应法行者读书不多,就对他有点嫉妒。他想:「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怎么敢教人?他怎么敢装做老师的模样?我要去考考他的学识,在他的徒弟面前揭穿他的假货,羞辱他,让他们离开他而跟随我。」

于是,有一天他就拜访了这位相应法行者,咒骂他说:

「你们这些大圆满法的家伙,难道只会修禅?」

那位行者的回答让他完全意想不到了:「有什么好修禅的?」

「这么说来,你连修禅都不做啦。」学者胜利地大叫。

「但我又何曾散乱呢?」行者说。



当修行人能够保持本觉的不断流动时,本觉就开始渗透他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产生一种深度的稳定和信心。敦珠仁波切说:

行就是能真正观察你自己的善恶念头,每当有念头产生时,就深入观照它们的真性,既不追忆过去,也不幻想未来,既不允许攀缘快乐的经验,也不被悲伤的情境所征服。在这么做的时候,你试着到达和维持在完全平静的状态中,一切好坏苦乐都消失了。

微细却完整地体悟「见」,你可以转化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愈来愈体悟到念头和概念都是障碍,使我们无法经常简单地处在绝对状态之中。现在我清楚为什么上师经常这么说:「想办法不要制造太多的希望和恐惧。」因为它们只会制造一堆内心闲话。当「见」呈现时,念头的真面目就被看穿:短暂而透明,但只是相对的。直接看穿每一件事物,就好象你有X光眼一般。你既不执著念头和情绪,也不拒绝它们,你只是欢迎它们全部溶入本觉的广大怀抱里。从前你看得太认真,而今这一切,包括雄心壮志、期望、怀疑和烦恼,都不再切身急迫,因为「见」已经帮助你看见它们是徒劳无功和毫无意义的,并且在你心中产生真正舍离的精神。

停留在本觉的清明和信心中,可以让你的一切念头和情绪,自然而轻松地在它的广阔无际中解脱,就好象在水里写字或在空中画图一般。如果你确实把这个法门修得圆满了,业根本没有机会可以累积起来;在这种无目的、无忧虑的舍弃状态中,也就是敦珠仁波切所谓「无住、赤裸的自在」的状态中,因果业报律再也不会束缚你。

不管你怎么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事。要想不散乱地安住在心性中,即使是片刻的时间,也都是极端困难的,更不谈一个念头或情绪生起时就自我解脱。我们常常误以为只要在知识上了解,就是实际证悟了。这是一种很大的妄想。证悟需要多年的闻思修和持续用功才能成熟。无庸赘言,修习大圆满法更是需要具格上师的指导和教授,否则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在大圆满法的传统里称为「在见中失掉行」。像大圆满这么高深而强有力的教法,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实际上你根本没有能耐解脱念头和情绪,却欺骗自己,以为自己已经如同一位真正大圆满相应法行者的自由自在,那么,你就只是在累积巨大的恶业而已。我们的态度必须像莲花生大士所说:

虽然我的「见」可以像天空那么广阔,

但我的「行」和我对因果的尊敬

却必须像面粉粒那么细密。

大圆满传统的上师们一再强调,如果没有透过长年修习而透彻、深刻地熟习「自我解脱的要素和方法」,那么禅定「只是增加迷惑之道」而已。这句话也许听来刺耳,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只有不断自我解脱所有的念头,才能真正终止无明的统御,真正保护你不再掉入痛苦和神经症之中。如果没有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不幸和逆境产生时,你就没有能力抵挡,即使你修禅定,也会发现你的贪嗔等情绪还是像从前那么狂乱。没有这种自我解脱方法的其他禅定方式,则有变成「四禅八定」的危险,太容易迷失在广阔的定境、精神恍惚或某种空虚之中,这些都无法从根攻击和溶化无明。

伟大的大圆满传承事实无垢友(Vimalamitra),精确地提到在这种解脱中,自然程度增强的情形:当你首次掌握这种法门时,一有念头和情绪生起,同时会有解脱产生,就好象在群众中认出老朋友一般。改进和加深修习时,也是一有念头和情绪生起,就会有解脱产生,但却像一条蛇解开自己卷曲的身体。在最后的熟练阶段,解脱就像小偷进入空屋;不管什么念头或情绪生起,既不伤害也不助益一位真正的大圆满行者。

即使是在最伟大的相应法行者身上,忧愁和喜悦、希望和恐惧仍然会像从前一般生起。普通人和相应法行者的差别在于他们如何看待情绪和反应。普通人会本能地接受或拒绝,因而产生执著或厌恶,结果就累积了恶业。反之,相应法行者不管生起什么念头或情绪,都会观照其自然、原始的状态,不会让执著进入他的认知中。

顶果钦哲仁波切描述一位相应法行者走过花园的情形。他完全清楚花的光采和美丽,也能欣赏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但在他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执著或「后念」。诚如敦珠仁波切所说的:

不管有什么认知产生,你都必须像小孩子走进庄严的寺院;他看着,但执著却一点也不能进入他的认知中。因此,你让每一件事物都永远那么新鲜、自然、生动和纯真。当你让每一件事物都保持它的原状时,它的形状就不会改变,它的颜色就不会褪去,它的光辉就不会消失。不管出现什么,都不会被任何执著所污染,因此你的一切认知都是本觉的本来智慧,也就是光明和空性的不可分离性。

从直接体悟本觉的「见」所产生的信心、满足、空灵、力量、幽默和笃定,是人生最大的宝藏、最高的快乐,一旦证得之后,一切都不能破坏它,即使是死也不能影响。顶果钦哲仁波切说:

一旦你有了「见」,虽然轮回的妄想还是在你心中生起,但你将像天空一般;当彩虹在它面前出现时,它不受到特别的谄媚;当云出现时,它也不会特别失望。你有一种深沉的满足感。当你看到轮回和涅槃的外表适合,你会从心中咯咯而笑;「见」将永远让你保持喜悦,心中一直都有微笑沸腾着。

诚如敦珠仁波切所说的:「净化大妄念,即净化心中的黑暗之后,毫无障蔽的太阳光芒将持续生起。」

如果读者想从本书了解大圆满法和临终教法的话,我希望你能寻找和亲近一位具格上师,发心接受完整的训练。大圆满法的中心是两种修习:力断(Trekcho)和顿超(Togal),如果想深入了解中阴境界所发生的事情,这两个法门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我只能做最简短的说明,至于完整的说明,必须在弟子已经全心发愿修法,并达到相当的修行功夫时,上师才会传授他。我在本章所说明的,就是力断的核心。

力断的意思是强力彻底而直接地切入无明。简单地说,无明是被本觉的「见」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切入,就像刀切开牛油或空手道高手劈开一叠砖块。整个厚重的无明大建物就此倒塌,好象你炸开它的拱顶石一般。无明被切开了,心性的本初清净和自然素朴就赤裸地显现出来。

在上师认为你对于力断的修习有了彻底基础之后,他才会把顿超的高级法门介绍给你。顿超的修行者,直接在一切现象所本具或「当下呈现」的明光(Clear Light)上用功,使用特殊而非常有力的修习来让它在自己身上显露。

顿超具有当下和立即证悟的特性。譬如登山,一般的方法是走很长的山路才爬到高峰,但顿超的方法则是一跃而至。顿超可以让一个人在一世中,在自己身上证悟到觉悟的不同层面。因此,它被视为大圆满传统最非凡、独特的法门;「力断」是大圆满的智慧,「顿超」则是它的方便。它需要大量的训练,通常都是在闭关的环境里修习。

然而我们要一再强调的是,大圆满法的「道」只能在具格上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修。嘉瓦仁波切说:「你必须记住大圆满法的修习,如力断和顿超,只有经由经验老到的上师指导,并且接受证悟者的启发和加持,才可能成功。」

虹光身

透过这些高深的大圆满法门,修行成就者可以将他们的生命带到殊胜而光辉的结束。当他们命终时,可以让身体回缩到组成身体的光质,他们的色身会溶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这种过程称为「虹身」(rainbow body)或「光身」(body of light),因为在身体溶化时,会有光和彩虹出现。古代的大圆满密续和大师著作,对于这个惊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不同的分类,因为有一段时期,虽然不是常态,却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

知道自己即将证得虹光身的人,通常会要求独处在房间或帐篷里七天。第八天,整个身体消失了,只留下毛发和指甲。

现在我们也许很难相信这种事,但大圆满传承的历史却充满证得虹光身的例子,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指出的,这不是古老的历史。我将提到一个最近的,而且是与我个人有关的例子。一九五二年,在西藏东部,有一个著名的虹光身例子,许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就是索南南杰(Sonam Namgyal),我老师的父亲,也是我在本书前面提及的左顿喇嘛的兄弟。

他是一个非常单纯而谦虚的人,以在石头上雕刻咒文和经文维生。有人说他年轻时曾经当过猎人,跟随一位伟大的上师接受教法。没有人知道他是修行人,他确实可以称为「密行者」(a hidden yogin)。在他临终前不久,人们常看他坐在山顶,仰望虚空。他不唱传统歌,自己作词谱曲。没有人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然后他似乎生病了,但奇怪地,他却变得越来越快乐。当病情恶化是,家人请来上师和医生,他的儿子告诉他应该记住他所听过的教法,他微笑说:「我全都忘光了,不管怎样,没有什么好记的。一切都是幻影,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很好。」

在他七十九岁临终时,他说:「我唯一的要求是,死后一个星期内不要动我的身体。」当他去世后,家人就把他的遗体包裹起来,邀请喇嘛和僧人来为他诵经。他们把遗体放在一个小房间内,并且不禁注意到,虽然他高头大马,却毫不困难就被带进房间,好象遗体变小了。同时,奇异的彩虹般的光充满了整个屋子。在第六天时,家人看见他的身体好象变得愈来愈小了。在他死后第八天的早晨,安排葬仪事宜,当抬尸人把盖布掀开时,发现里面除了指甲和毛发外一无所有。

我的上师蒋扬钦哲请人把指甲和毛发送来给他看,而且认证了这是虹光身的例子。

正益  2014.8.7 15:19:49    

(390-30)  显示次数:22711(22064+647)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谢谢
一要谢谢你转帖的好文,我会细细看,二要谢谢你对镜子兄的回复。镜子兄的问题,其实不太容易回答,有你回答,我就去偷懒了。

塞外盐巴  2014.8.7 16:43:51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33)  显示次数:23764(23111+653)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回复镜子兄倒不是太难,难的是怎么说能既符合佛法,又能让他接受。(内空)

正益  2014.8.8 14:13:20    

(390-40)  显示次数:24744(24142+60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我希望在这里向各位大家找到治疗社会的良药,这是我来此的初衷。
鬼脚七的阅历与我相似,但我没有他那么执着,更没有过禅修,但有过静静地思考,他的过程我完全可以想象,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超越我的地方,他时而说他自己开悟了,时而又说没有开悟,正如盐巴兄说他还没有入门,我感觉也不过是些安静的回忆和思考而已。显然他的开悟是自己个人的认识,没有找到无所不知的开悟。
很高兴盐巴兄视我为同志,愿意与其他诸兄一起做我的老师,我也很乐意学习,接受哪怕是一字之师,但我还没有找到完全合我心意即逻辑上无任何破绽之人,所以还没有找到本师,感觉各位仁兄更注重灵修,更注重佛经文字,理论,不关心现实生活。我对当今社会的传统文化传播感觉到很好,但又对其中迷信成分和厚古薄今思想很担忧,恐其行而不远,拯救社会不力,我希望在这里向各位大家找到治疗社会的良药,这是我来此的初衷。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16 10:51:07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59)  显示次数:25828(25104+724)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体悟应该有不同的
1,我没有说鬼脚七没有入门,我只说他没有悟入禅门。殊途同归,是很多人的说法,经过我细心观察,并非如此,而是各走各的路,有些悲哀,但可能更接近事实吧。这个世界上有悟的人还是不少的,但所悟并非相同,而是五花八门的,其中只有很少的体悟是和禅门吻合的。我在其它论坛上遇到过一个居士,自称有大成就,说法也是信手拈来,微妙而且准确,如果没有悟,就不会那么高明了,但他那个悟也不是禅宗的那个悟。还有就是你比较欣赏的两位,一是稻盛和夫,二是王凤仪,他们也是有悟的人,智慧和能力非一般人可比,但是呢,也没有悟入禅门。我之所以知道,是拿五灯会元这把尺子来衡量他们的。
2,厚古薄今吗,呵呵,好像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少数人厚古薄今吧,我算是一位了,可能与我的个性有关吧。我是有古本就不看今本,凡看的佛书,都是几百年前就已定论的,近现代的佛书,我是一本也不看,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就留给200年以后的人看吧,反正古书多得也让我看不完的。
3,现在各种论坛很多了,各有各的主题,时事论坛谈时事,佛法论坛当然是谈佛法了。我谈时事时,就不在这里发帖了,而是到相关的时事论坛去发帖。社会的良药吗,应该是宪政民主了,在那些论坛上,是屡删屡贴,呵呵。

塞外盐巴  2014.8.18 19:27:53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0)  显示次数:26804(26239+565)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生物进化论想必您是看了的,科技的发展是一日千年,为什么还要厚古薄今呢?
1现在讲佛的胡小林我也很佩服,有空我会再在此发帖谈他。
2您们的禅或佛何必要这么复杂,要那么多似通非通的经书干什么?古本更是猜来猜去的不知其精确含义。既然您通了,您总结成千字或万字以内的精华让人一看就懂不行吗?学佛法不能精简就成了学究易被歪曲,因为无人说得清楚准确的。
3生物进化论想必您是看了的,科技的发展是一日千年,为什么还要厚古薄今呢?
4宪政民主30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争取,因为天机不到争不来。但当今的传统文化倒是有一定的救世之功,但其中确有错误,我希望能得到印证,而让他们改变,可是他们似乎我执心重,不认识更难改。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18 22:36:41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61)  显示次数:27566(26986+580)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由今及古了
现在讲佛法的,大师一级的,有几十位,小师一级的,有几百位,候补师一级的,有几千位,他们各个都是些不惜语言文字的主儿,开口抬手,洋洋几十万字,如家常便饭,而且反复灌水,于是形成了一个语言文字的海洋,在这个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摘出正法来,摘出精华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呢,很多人,包括你,不认为摘出是困难的,而认为自己找到了,其实是早被文字绕晕了而不自知。过上几百年呢,现在绝大多数的语言文字就被淘汰了,留下了极少数极少数的正法和精华,所以呢,现在人的说法要几百年后再看,同理,我只看康熙之前形成的佛书,因为那时的糟粕已被淘汰。
至于生物进化了,科学发展了,在生物论坛和科学论坛上,会有很深刻很精彩的讨论,但是呢,佛法吗,此处最精彩,如前所说,各种论坛主题不同了。
你是不是想用佛法讲科学,想用科学讲佛法,或想把佛法和科学结合起来呢,呵呵,这类文章还是很多的,搜一搜就可以了。

塞外盐巴  2014.8.19 8:15:20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2)  显示次数:27702(27074+628)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由古及今了
突然想到的,你强调科技进步,是不是觉得佛法也是与时俱进的呢,非也非也,不仅佛法没有进步,艺术,文学,哲学等也都没有进步。
对佛法进行论述,各朝各代都有,对照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的论述,就会发现,后期并没有超越前期,同理,今时也超不过昔时。

塞外盐巴  2014.8.19 16:35:12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5)  显示次数:27720(27064+656)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五灯会元》六祖答内侍薛简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祖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六祖慧能大师此处所说,盐巴兄以为如何?

正益  2014.8.19 13:48:11    

(390-63)  显示次数:27967(27378+589)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曹溪顿教见地,也就是我说的禅宗见地(内空)

塞外盐巴  2014.8.19 14:08:22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4)  显示次数:28963(28381+582)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盐巴兄应该不清楚《宝性论》是讲什么的吧?
谈论《宝性论》(《大乘无上续论》)之前,请先阅读之前所发:

显密问答录 15)唯识见与中观见
http://www.fahua.com/cgi-bin/forum/wiser.cgi?kd=2009&rn=&on=320&om=396&ot=1

显密问答录 11)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http://www.fahua.com/cgi-bin/forum/wiser.cgi?kd=2009&rn=&on=320&om=396&ot=2

正益  2014.8.19 17:12:33    

(390-66)  显示次数:29927(29326+601)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确实没有读过,你有话就直说吧
刚刚看到你帖子里藏的两个链接,又是在给我推荐读物吧,我在给镜子兄的帖子中已经说过了,现在人讲佛法,我根本就不听不看的,你究竟想对我说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拿出你自己的意见来

发布于:2014.8.19 17:26:17    修改于:2014.8.19 18:44:09  
塞外盐巴  2014.8.19 17:26:17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7)  显示次数:30926(30261+665)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简单的说也可以
简单的说,中观所说诸法显而无自性的空性,大致是从《心经》中“色即是空”的角度来说的;《宝性论》所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佛性,大致是从“空即是色”的角度来说的;但佛性的本体仍为空性,即“色不异空”;而空性也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当中还包括佛性的显现和功德,即“空不异色”。

以上所说与《西藏生死书》中敦珠仁波切所讲大圆满的「见」,以及《五灯会元》六祖答内侍薛简的那段话,基本上是在描述同一种境界。

正益  2014.8.19 20:49:39    

(390-68)  显示次数:31751(31139+61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不同就不同吧,何必强说是相同的呢。
你的话我的确是有些看不懂,无自性,空性,佛性,是一种东西吗,若不是,三种都是超感官的东西混用,怎么能理解呢,若是相同的东西,为什么又重叠使用呢。
密教上师与曹溪见地是同还是不同,我已在《谨言慎行是应该的,感谢麻叔提醒》中说到了,不便再说,你的《《坛经》中有“卧轮有伎俩”,没有“卧龙有伎俩”》的帖子,我之所以没有回复,也是这个意思,点到为止,不便再说。其实呢,各派的大德都有证悟,比如印光大师,玄奘大师,都有证悟吧,但那个证悟和曹溪的证悟是不同的,不同就不同吧,何必强说是相同的呢。

塞外盐巴  2014.8.19 22:11:39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69)  显示次数:32667(32053+614)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那就先小结一下
盐巴兄最近帖子里的观点大概如下:

1、认为《西藏生死书》中大圆满「见」与禅宗北宗神秀观点类似;

2、不了解《宝性论》,不清楚空性、佛性之间的关系;

3、认为禅宗的开悟与其他佛教宗派不同。

这事不妨先搁在这里,以后再回头来看吧。

正益  2014.8.20 13:29:31    

(390-70)  显示次数:33653(32984+669)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看来你是了解的了,那你就给大家讲讲,空性,无自性和佛性之间的关系吧
你前期的答话,基本上是绮语和两舌的混合体,希望你这次能及格。

塞外盐巴  2014.8.21 10:18:13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71)  显示次数:34487(33868+619)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内空)

正益  2014.8.21 11:44:09    

(390-72)  显示次数:35440(34770+670)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也算是真理吧
别人问你水啥时沸腾,你说到零度肯定结冰,也算是真理吧,但不切题,依然是零蛋,而且还是抄来的。

塞外盐巴  2014.8.21 12:09:22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73)  显示次数:36254(35646+608)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说来说去,你又何曾离过语言文字?(内空)

正益  2014.8.21 14:12:53    

(390-74)  显示次数:37092(36520+57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你一说话,问题就来了
上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两个问题来了。
1,<在谁知非动>的帖子里,你直接转帖了索达吉堪布的文章让我看,随后你美其名为引证,而且说引证是藏传佛法的优良传统,问题是,转帖等于引证吗?
2,本帖的那四句,你是抄《心经》的,你把它叫做语言文字,而别人自己写的你也叫做语言文字,问题是,抄文字和写文字相同吗?
让你抄一遍《石头记》,你总能完成吧,让你写出一部《石头记》来,你能吗?你的逻辑是,反正不过是语言文字嘛,你还知道什么叫做大言不惭吗?

塞外盐巴  2014.8.22 8:48:26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75)  显示次数:37962(37402+560)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语言太尖刻了其实不好....
批评盐巴兄一下,其实也是批评自己,因为麻子自己一向也是语言太过尖刻的.

"让你抄一遍《石头记》,你总能完成吧,让你写出一部《石头记》来,你能吗?你的逻辑是,反正不过是语言文字嘛,你还知道什么叫做大言不惭吗?"

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俺个人也是非常赞同"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实行上才大致有点准确的可能"这个看法.但,如果最后一句删掉,妨碍了你表达吗?好像没有.但最后一句肯定妨碍别人接受.

网上那么多年的经验,很多开头好好的法义讨论,到后来演变为意气之争,很多是因为中间为了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使用了过度尖刻的语言,而结果效果恰恰是欲速不达.

林广  2014.8.23 2:48:21    

(390-76)  显示次数:38826(38251+57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谢谢麻叔好意
"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实行上才大致有点准确的可能"

先说一句,藏传佛教是显宗、密宗,小乘、大乘、金刚乘都包括的。这点麻叔、鱼兄应该知道,但别人未必清楚,所以要刻意说一下。

如果从显宗的角度来说,这话或许是成立的。但是要讲述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文字、分别念来诠释的东西时,如果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全面、准确,尤其在网络上,很容易自误误他,相对来说,直接引用高僧大德的开示对自他更负责一些。

如果是在自己的上师面前,我当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讲。原因很简单,即便我讲错了,也不会对上师有不好的影响,而且上师会纠正我。

如果从密宗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密宗的观点不能在网络上随意讨论;另外一方面,显宗为因乘、密宗为果乘,在已经依止了具德上师的情况下,我并不一定需要在理论文字上下太多功夫,只要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积资净障,因缘成熟时,自然会水到渠成。

所以,这个话题对我来说,不需要再继续了。

正益  2014.8.23 13:47:30    

(390-78)  显示次数:39634(39050+58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哈哈.这地方有个观念或者立场或者定位问题.....
我们到网上来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学习佛法,纠正自己错误,以及顺道利益他人.

如果是以学习和纠正错误为主,那么,用自己的话说,有什么错暴露出来,对提高是有利的.如果是教育他人为主,那么,不可说错话就很重要了.

我们目前阶段,到底什么为主,这个这个.....看个人的自我定位了.哈哈.
虽然多数人在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采取很谦虚的低姿态,但实际内心如何那就只有自己了解,甚至自己都不一定真的了解.

俺个人的看法,作为学人,我们说错点什么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暴露缺陷并纠正之.

林广  2014.8.26 0:21:24    

(390-81)  显示次数:40488(39817+67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2 主题索引
各人有各人的因缘
固然网络为学习佛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我觉得网络最多只是通往佛法、善知识的桥梁,只有辅助的作用,对实际的闻思修学作用有限。尤其是论坛,对刚刚接触佛法,尚未依止善知识、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的初学者而言,会有些帮助,但是在已经依止善知识、已经找到自己主学的法门之后,论坛就用处不大了。

应该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吧,以往参与一些论坛事务时,常常是义工的角色。往往回复一些帖子的时候,并不仅仅代表个人,是会刻意尽量客观、尽量不讲错话。虽然已经五、六年没怎么上佛教论坛了,但这样的习惯可能一时还是改不掉吧。

至于个人的疑惑,通常我会先自己看书寻找答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找机会请示上师。尤其在现在很多上师都已经开通微博、微信的情况下,有时候自己心里的一些疑惑,还没来得及找机会请示上师,可能上师的微博、微信开示中就已经有答案了……


如果说“有什么错暴露出来,对提高是有利的”,这恐怕也是因人而异吧?即便暴露再多的错误,当事人自己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有错、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有错的话,又如何纠正、提高呢?

尽量不说错话,也未必就是出自教育他人的目的吧?能意识到自己所学有限、甚至对很多东西有可能有误解乃至不了解的情况下,难道还会信口开河、妄加评论吗?

正益  2014.8.26 14:28:05    

(390-82)  显示次数:41169(40585+58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尽量不说错话,这事没什么错.
尽量不说自己的话,以避免错误,就不很有利了.

林广  2014.8.27 11:02:16    

(390-84)  显示次数:41931(41382+549)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您的话恐怕也有相应的前提吧?
“尽量不说自己的话,以避免错误,就不很有利了”,您的话恐怕也有相应的前提吧?


我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您能之前说:“俺个人也是非常赞同"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实行上才大致有点准确的可能"这个看法”

明确的说,从修学藏传佛教的角度来说,您这话我无法赞同。

因为藏传佛教最基础、最重视的是依止善知识(上师),依止之前如何观察,依止之后如何依教奉行,这些都是有很详细、具体的标准可以参照执行的,并不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做什么表达。

在已经依止具德善知识的情况下,无论是按藏传哪个教派修学,基本的前行修法也都是大同小异,而且操作性很强,实行起来,也不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弟子是需要定期向上师汇报自己的修行情况,再根据上师的教授继续修行。虽然表面上是弟子在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但上师并不会只根据弟子的讲述来判断修行的进展情况。继续修行的参照是上师的开示,而不是自己的语言。

正益  2014.8.27 16:33:22    

(390-87)  显示次数:42709(42148+561)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你有100%权利保留自己的看法....
同意不同意是你的权利,即如同你的不同意不能导致我在这点上同意你.

密教里的事,相信麻子知道的不会比你少多少.将来或许你会明白更多,不同意更多.

宗萨,不也是人吗.

林广  2014.8.27 21:37:47    

(390-88)  显示次数:43517(42915+60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这不就是您说的定位问题嘛。
这不就是您说的定位问题嘛。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善知识、具德上师,他能怎么做,不代表我能照着做。

我的上师平日讲授佛法时,也未必引经据典,用自己的话讲的时候也很多。

您的文章我也略微看过一些,写的很好。

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现在有这样的能力,在现阶段,您也不能对我要求这么高啊。

我最近会来这里,是因为两个原因。一则,我跟鱼兄曾经在同一个论坛当义工,都是主要参与技术部分,当然鱼兄在技术方面是真正专业的,我的电脑水平介于专业、业余之间;另外,当年那个论坛有个域名是鱼兄赞助的,现在那个域名也指向法华论坛。

最近的发帖如果有班门弄斧的地方,还请见谅。

正益  2014.8.27 22:57:15    

(390-89)  显示次数:44266(43703+563)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哈哈.放松放松....这地方多数人没恶意,当然,可能有恶习.嘿嘿.
人都有成长过程,永不长大的孩子肯定不是好孩子,最多是好玩具.

有时候要做过父母,才会对如何发菩提心多点体会,就是成长的例子.

学佛也是如此,依止善知识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自己不愿意不努力往做善知识那边努力,
那就不是好佛子.佛是从凡夫修出来的,菩萨也是如此.

这些方面,俺个人宁可去神迷化,去神圣化,也不愿意滚在迷糊里单靠"信仰".当然,俺不是否定信仰.当然,俺不要求别人也如此.嘿嘿.

林广  2014.8.28 8:40:10    

(390-90)  显示次数:45154(44520+63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上师代表三宝,皈依的期限是到成佛之前。
上师代表三宝,皈依的期限是到成佛之前。

当然,遇到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该随力参与。

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也不必勉强自己。

毕竟,只有佛才有圆满度化众生的能力。

所以,想要度化众生,也得同时发愿:为了有能力度化众生而誓愿成佛。

愿力成熟总会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多生累劫。

所以: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每个人因缘、喜好、福报、资粮千差万别,以上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而言,不构成对他人的建议。

正益  2014.8.28 16:17:31    

(390-91)  显示次数:45769(45136+633)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上师未成佛,我们怎能把他当佛?正益兄过于谨慎。
1藏传佛教最基础、最重视的是依止善知识(上师),依止之前如何观察,依止之后如何依教奉行,这些都是有很详细、具体的标准可以参照执行的,并不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做什么表达。
2上师代表三宝,皈依的期限是到成佛之前。
这些观点容易让人失去盲从,邪教和传销常用此手段。依止善知识可以理解,但都是人,都可能有错,毛泽东曾要求下级惟命是从,结果如何呢?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上师未成佛,我们怎能把他当佛?正益兄过于谨慎。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8 22:37:41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93)  显示次数:46334(45732+602)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镜子兄的提问好似一团乱麻。
镜子兄的提问好似一团乱麻。


镜子兄之前曾说自己的有些提问没人正面回答,但是我想说,兄台的提问往往是一堆问题混在一起好似乱麻,回答之前要先理理头绪,找出某个线头来说,其他不好理的,也只能先放一放。但是在一个线头还没理清楚之前,往往你老兄又是一团乱麻抛了过来。

您不妨自己想象一下,眼前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乱麻,还没理出个头绪,马上有一团、又一团的乱麻扔在面前,你老兄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乱麻都理成线团吗?
-----------------------------------------
藏传佛教观察上师、依止上师方面是有很多传承上师留下来的著作可以参考的,比如:噶举派冈波巴大师所著《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宁玛派华智仁波切所著《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等等。这些著作当中都有如何观察、依止善知识的相关内容。

什么样的上师属于可以传讲显宗法要的上师,什么样的上师属于可以传讲密宗法要的上师,什么样的不合格,遇到恶知识该怎么办,等等,以上著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解说,有兴趣的话,建议镜子兄看看智圆法师(益西彭措堪布)所讲的《如何依止善知识》,这本书是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亲近善士"部分所做的讲解。

《如何依止善知识》: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105


除了参照这些著作之外,还可以亲身去藏地了解藏民的看法。能被藏民广泛认可的上师,基本没有被骗的可能。


在经过观察,依止了公认的具德上师之后,是不是上师说什么、弟子都必须照办呢?也不是这样。《事师五十颂》中有讲到:“合理之事若无力,禀师无能为力也。”,上师吩咐的事情,如果弟子觉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便去做的话,向上师解释清楚自己做不到的原因就可以不做了。


请镜子兄设想一下,对以上所说有了解的人,会被骗的几率还有多少?
-----------------------------------------
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三宝,汉传通常说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藏传在三皈依之前通常会多一句:皈依上师。常常有人会争论说藏传的四皈依不如法,如何如何的,其实都是不了解所致。

藏传认为上师是三宝的代表,这里其实并没有说上师的境界一定跟佛一样,广义的上师是显宗上师、密宗上师都包括的,从境界上来说,可能从佛、登地以上菩萨、加行道菩萨、资粮道菩萨等等都是有可能的。藏传的四皈依其实跟汉传的三皈依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更加感念上师的恩德而已。

举个例子,镜子兄是教师,学校因为某个活动的需要选派你做为学校的代表,那么活动的过程中,镜子兄做为学校的代表,言行都会被当作学校的官方态度来看待,但是能说镜子兄就是学校吗?

参加完学校的活动之后,你老兄来这里的发言,肯定都只是你的个人行为,跟学校没有关系,对不对?

另外,手头有扫描版的《莲池大师全集》,第三册《诸经日诵集要卷》中:
第1774页有: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重刻诸经日诵序》中有说明,这里收录的内容,是莲池大师先后两次甄别、订正才确认下来的,确认的时间是: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十月。

《诸经日诵集要卷》结尾有注明: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五年冬十月金陵刻经处识

也就是说,明代莲池大师所制订的日常课诵集中也是有“南无皈依金刚上师”这句的,只是后来……失传了吧?
-----------------------------------------

正益  2014.8.29 16:21:52    

(390-98)  显示次数:46949(46305+64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我的疑点多,故问题多,抛出来就是想听听正反意见的,有时间、有感觉您就答一两个
1感谢正益兄的耐心解答,我的疑点多,故问题多,抛出来就是想听听正反意见的,有时间、有感觉您就答一两个,没时间就等等看。因为我周围的僧俗都无人能说得圆满。
2您提到这么多书,几个佛子在皈依前都看过?多半是听了一个人说得有理就信了,皈依了。我虽爱看书,但也看不下去这些,偶然浏览一点就了不起了。昨天看到的头条新闻“华藏宗门教首由10余女弟子贴身服侍 家藏性药”很可怕的,这不是一例,是时有发生的。故我强调要独立思考。
3即使是大家公认的上师因为是人,听不进不同意见,也可能出问题的。如毛泽东,举国公认,结果可悲。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9 21:30:13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00)  显示次数:46960(46391+569)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非常赞赏麻叔观点:俺个人宁可去神迷化,去神圣化
非常赞赏麻叔观点:俺个人宁可去神迷化,去神圣化,也不愿意滚在迷糊里单靠"信仰".
正益兄是否过于谨慎?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8 22:28:04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92)  显示次数:45854(45256+598)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赞赏个头呀.先把你对自己的神圣化神秘化去掉点再说.(内空)

林广  2014.8.29 4:04:00    

(390-94)  显示次数:46659(46066+59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放弃逻辑是可怕的,大脑被别人控制是邪教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
我对自己有神圣化神秘化吗?无非是凡是都要经过自己逻辑思考,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我既愿意听相同的意见,也愿意听不同的意见,只要您说得合乎逻辑,我马上赞同或改变观点,我不愿意理睬毫无逻辑的谩骂。放弃逻辑是可怕的,大脑被别人控制是邪教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遇到好上师还好,遇到不好的上师就完了,这样的例子不少啊。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9 9:59:22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95)  显示次数:47446(46853+593)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逻辑决不是万能的.....
放弃逻辑却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对您来说,还是需要重复基本常识:逻辑不能制造新信息,只能减少在推导过程中产生新错误.所以,无知者无畏并不能因为逻辑好而消失.

林广  2014.8.29 10:04:16    

(390-96)  显示次数:48207(47582+62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有理由是可以摆的,只下结论不摆理由不会让人信服。
我看过的宗教书不及您的百分之一,但看书总量不比您少。有话是可以好好说的,有理由是可以摆的,只下结论不摆理由不会让人信服。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9 12:56:20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97)  显示次数:48895(48308+587)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谢谢你提供证据:无知者无畏
"我看过的宗教书不及您的百分之一,但看书总量不比您少。"

就麻烦你自己论证一下,你凭什么说这两句话.

百分之一是怎么算出来的.哈哈.如果说这只是修饰上的夸张的话,那么下一句,
你凭什么知道的?

总量呀总量,你知道我读书的总量?

林广  2014.8.29 21:16:36    

(390-99)  显示次数:49619(49004+61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1 主题索引
凭您过去说话的内容感觉您读了很多宗教书,凭您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感觉您读书总量不超过我。
凭您过去说话的内容感觉您读了很多宗教书,凭您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感觉您读书总量不超过我。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29 21:35:56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01)  显示次数:50264(49699+565)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原来你是这样凭的....
果然无畏.

林广  2014.8.30 4:25:10    

(390-102)  显示次数:50980(50357+62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哪怕您看了全天下的书,也最多是能解不能行,可惜那些书被白看了。
我越学习越发现我无知,因为我越学习越发现我问题多。这也是我看书多的一个证明。您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看的书就不比您多呢?在我看来,哪怕您看了全天下的书,也最多是能解不能行,可惜那些书被白看了。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8.30 20:35:37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03)  显示次数:51535(50967+568)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拜托,回家学学逻辑去.
您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看的书就不比您多呢?
--从你比我多的结论,滑到你不比我多的否定,你倒是学学什么是排中率,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这是逻辑呢,你喊逻辑喊得那么响,真是能喊不能行呀.谁立论,谁取证这点,不会无知吧?


在我看来,哪怕您看了全天下的书,也最多是能解不能行,可惜那些书被白看了。
--真是厉害,不要谈逻辑,这不仅是无畏,而且开始脸厚了.

林广  2014.8.30 20:46:29    

(390-104)  显示次数:51759(51059+70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好吧,在发言中,尽可能不加入尖刻的语句(内空)

塞外盐巴  2014.8.24 8:30:56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80)  显示次数:38947(38292+655)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到此结束吧
其实最近与盐巴兄之所以有这些讨论,起因是盐巴兄在回复镜子兄时所说:身,心,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是刹那变迁不住的,常用如幻,如露等来形容它们,若是用一个子来形容呢,有时叫做空,有时叫做无,怎么就矛盾了呢。

盐巴兄这段话与六祖答内侍薛简那段该如何圆融呢?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祖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盐巴兄不需要回复,因为我不需要这个答案。

正益  2014.8.23 13:46:39    

(390-77)  显示次数:38618(38004+614)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本来含义就不同吧,没有必要去圆融,而且也不能圆融
我的话是从现象上说的,六祖的话是从本质上说的,含意肯定是不同了,没有必要圆融,也不能圆融。
举个例子就更清楚了,有人问苹果是啥样的,答,圆的,再问苹果是啥味道,答,甜的,这时来了第三人,指责了,你怎么可以把苹果一会儿说成是圆的,一会儿又说成甜的呢,不一致,你要圆融一下,呵呵,这第三人就是你了。

塞外盐巴  2014.8.24 8:29:58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79)  显示次数:38649(38055+594)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你不是喜欢我问问题吗,这里有一个
这一句“如果你能够在念头生起时立刻认出它的真性,不理会它,不跟随它,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溶化,回到广大的本觉中,获得解脱。”和这一句“卧龙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塞外盐巴  2014.8.10 12:14:28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50)  显示次数:23398(22761+637)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不同。另外,哪来的“卧龙”?(内空)

正益  2014.8.10 15:05:43    

(390-52)  显示次数:24130(23563+567)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不要光说不列呀
好,既然不同,那就请你高抬贵手,列出个一二来。那两句话都很简短,列出不同处应该不费事的,不要光说不列呀。
那四句偈出自《坛经》机缘品第七

塞外盐巴  2014.8.10 17:05:04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54)  显示次数:24894(24278+616)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你只问相同还是不同,我当然只回复这个啊。(内空)

正益  2014.8.10 19:50:19    

(390-55)  显示次数:25021(24378+643)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坛经》中有“卧轮有伎俩”,没有“卧龙有伎俩”。
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相对而言,这种断除、压制念头的修法,属于小乘的修法。

比如小乘所修的不净观,在对治贪心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方面按《毗奈耶经》中记载,有些比丘修不净观,极度厌恶身体就自杀了,佛陀为此特别要求,即便身体有诸多过患也不能自杀。另一方面,从执持中道、不堕两边的角度来说,身体虽是不净物组成,但是依靠人身,才能有修行的机会。而且从究竟的角度来说,仅仅依靠不净观这种压制粗大贪欲心的观修法,是无法彻底断除贪心的。

与不净观类似,卧轮禅师的方法暂时来说,在小乘当中虽然也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不是究竟的修法。


《西藏生死书》里那一段,书里写的很清楚,属于大圆满禅修的四个要点之一,不能撇开前三个,单独讨论第四个要点。

如书中所说:“大圆满道的实际训练,可以依据传统而最简单的方式,用见(view)、定(meditation)、行(action)来描述。「见」就是直接看到绝对的状态或我们存有的「根」;「定」就是稳定那个「见」和使它变成连续经验的方法;「行」就是把「见」溶入我们的整个实相和生命之中。”

所以,大圆满禅修的四个要点属于「定」,也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制定修行方法的基础是「见」,「见」的内容书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见」又是什么呢?它无非是看见事物如是的实际状态;它就是了解真实的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它就是领悟心的真性即绝对真理。敦珠仁波切说:「见就是对赤裸裸的觉醒的认识,它包含一切事物:感官的认知(能)和现象的存在(所)、轮回和涅盘。这种觉察有两个层面:绝对层面的空和相对层面的境相或觉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广大无边的心性中,所有一切境相和一切现象,不论是轮回的或涅盘的,永远都是圆满具足的,无一例外。不过,即使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都是「自始就是纯净的」,但它的性质仍然富有高贵的品质,涵藏各种可能性;换言之,它无边无尽不断在创新而当下圆满。”


要怎么样进一步理解「见」的意思呢?麻叔之前已有提示,我就先不多说了。

正益  2014.8.11 11:38:14    

(390-58)  显示次数:25198(24348+850)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佛教是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戒律的,戒律清净的密教高僧怎么可能“为所欲为”?(内空)

正益  2014.8.2 10:32:33    

(390-11)  显示次数:17173(16545+628)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又见这个话题,大家不要生气,讨论而已。
官僚高层为所欲为,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功劳足够大,是应得的,高僧周围都是随喜的声音,他们胡为会不会认为是前世别人欠他的呢?
1我听说过如果我杀生可以让畜牲早日脱离畜牲,似乎是帮助它们啊。而且同时是了了我们前世的宿债岂不妙哉,当然如果它前世不欠我命,我杀它可能我结新债,我又不知该如何作为了?
2我不杀生而有肉则吃肉更没错,因为肉不吃而倒掉更是暴殄天物。
请各位赐教。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3 21:30:23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06)  显示次数:17408(16875+533)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借来的都要还会回去的,何罪之有?
有一个俗士问慧觉禅师。某甲平生杀牛。还有罪否。师曰。无罪。曰。为甚么无罪。师曰。杀一个。还一个。

发布于:2014.10.24 10:36:38    修改于:2014.10.24 10:37:25  
塞外盐巴  2014.10.24 10:36:38    来自:北京西城区  QQ:2231065921  

(390-107)  显示次数:17516(16946+570)     查看塞外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外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鱼:这样想太舒服了
高层所为,给画个戳,尽是混账事。自己不是高层,讨论不关己事,轻松。

换个不舒服的说法,你看如何。杀动物,痛不到自己,换成杀父杀母杀佛。吃肉,咯不到牙,换成直接吃动物茹毛饮血。

体会一下,杀父杀母是为助其早日上天堂。杀佛么,据说和杀祖师一般,都可以获得开悟。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肉生放锅里煮,损失营养,不如直接啃。很多人吃肉不喝血,太浪费,不惜福,不如直接就这脖子咬个洞吮吸,这才是惜福啊。据说这模范叫药叉,优酷搜一搜据说近几十年美洲不少牧场经常有类似的牧场红眼杀手迅捷掠过,是不是挺好的?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法华微信: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已与法华论坛(1999年建立)互通,免注册参与讨论。回复[查询]佛典,点⊕分享精华,回复help获取帮助。

法华微信  2014.10.24 12:37:27    来自:fahua-com  

(390-109)  显示次数:17484(16940+544)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请镜子兄想象一下被杀的痛苦,假设镜子兄此刻:被刀砍、被火烧、被油炸……(内空)

正益  2014.10.24 13:13:19    

(390-110)  显示次数:18244(17699+545)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我们该怎么办?我想佛是想教我们慈悲,不是教我们饿死,因为饿死也是杀生啊。
无始劫来,我们应该无数次被刀砍被火烧,因为我们动则杀生。喝一杯冷水,我们生吞了8万4千虫,想喝一杯开水,更烫死了无数生命。如果我们吃素,难道植物不是生物?如果植物可以被刀砍被火烧,为什么动物就不能呢?有一类生物叫眼虫或衣藻类,它们像植物一样是绿色,能光合作用,像动物一样,有鞭毛能运动,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动植物的共同祖先,我们吃它到底会不会还债?我们过去或未来无数次被刀砍被火烧,我们都没感觉且不知道,而我们现在不吃不喝,则只有死亡,我们该怎么办?我想佛是想教我们慈悲,不是教我们饿死,因为饿死也是杀生啊。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6 15:17:34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13)  显示次数:18866(18330+536)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简单的说,动物是有神识的。植物没有。动物会六道轮回,植物不会。(内空)

正益  2014.10.26 21:55:59    

(390-114)  显示次数:20984(20432+55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可是动物与植物没有明确界限啊!微生物呢?比植物更低等的单细胞游动生物呢?
可是动物与植物没有明确界限啊!微生物呢?比植物更低等的单细胞游动生物呢?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6 23:06:46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16)  显示次数:21739(21204+535)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
(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
我们死后吝啬我们的尸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8 11:31:58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17)  显示次数:22615(22086+529)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庄子跟佛教有关系吗?(内空)

正益  2014.10.28 11:45:34    

(390-119)  显示次数:23165(22668+497)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1 主题索引
庄子告诉我们人死后尸体,被吃被埋被烧被煎炒只有别人心理上有区别。(内空)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8 21:47:53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1)  显示次数:23784(23253+531)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佛教来说,吃自然死亡动物的肉也是没有过失的。问题在于杀生给众生造成的痛苦。(内空)

正益  2014.10.28 23:00:15    

(390-122)  显示次数:23940(23320+620)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麻烦仔细看我的原话:动物是有神识的。植物没有。界限很清楚。(内空)

正益  2014.10.28 11:45:27    

(390-118)  显示次数:22376(21894+482)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可是有的生物既可以说是动物也可以说是植物,它有没有神识?科学是这样说的。(内空)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8 21:45:39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0)  显示次数:23063(22554+509)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用多识教授的观点来回复镜子兄吧。
多识活佛是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以下内容出自多识活佛所著《藏传佛教疑问解答荟萃》:

“  108.有人说:“细菌是下等植物。"这话对吗?

  有情识的生物和无情识的植物在佛教中有严格的 区别 。佛经中说:“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这“微虫"指的是“细菌"。僧律中规定僧人食用的水,要经过纱布过滤,就是为了防止伤害水中微生物细菌。从现在克隆技术的成功来看,“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的佛语,应有新的解释。人体中的“八万四千微虫",不单指人体内的“细菌",也应包括“精虫"和人体“细胞",因为佛经中的“因陀罗网"能预言亚原子领域的物质结构,“微生物房舍人体论",同样可以看作是人体生物结构深部秘密的洞察预见。

  109.植物有生命,也有灵感吗?

  植物能生长,有生灭过程,与含识生命在表面上有某些相似点,但本质上完全不同。众生有意识,所以称“有情",称“含识生命",植物没有意识,不属於有情类。把花草树木归入有情类,宣扬花草树木有灵识,是典型的外道观点,佛经从来不承认这种观点。在《因明释量论》中对把植物视为有情类的邪教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驳。植物若有情识,植物就该轮回转世,植物应有迷悟,因为“转世"和“迷悟"是有情众生的基本特征。主张植物有灵识的人,若能提供植物轮回转世,在迷在悟的有力论证,佛经界当改变以往的观点,若提不出有力的证据,仅凭神话、迷信和信口开河说“植物有灵",是站不住脚的,对这类说法只能看作无稽之谈。”

正益  2014.10.28 23:12:34    

(390-123)  显示次数:23975(23464+511)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植物学家说他们是植物,总之,科学界认为他们是动物植物的共同祖先,后向不同方向分
( ,植物学家说他们是植物,总之,科学界认为他们是动物植物的共同祖先,后向不同方向分化,他们)
从以上回答看,1细菌是动物,2细菌有情识。其实细菌不是动物,它与动物有本质区别。它比植物更低等。这个您可以百度,我不卖弄。细菌有趋利避害性,没有神经系统,没有意识,情识的问题我们无法确证的,我不知道如何判断它的情识问题。
植物的情识我更无法证明,植物也有向光性,向水性和向肥性,据说植物在某些优美的音乐中会生长得更好。把植物也归到轮回中则要生存杀生就不可避免了。难办。
说植物无灵,那么,衣藻或眼虫他们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动物学家说他们是动物,植物学家说他们是植物,总之,科学界认为他们是动物植物的共同祖先,后向不同方向分化,他们到底有灵无灵真的不好回答了。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29 14:19:41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4)  显示次数:24640(24077+563)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佛教区分动物、植物的标准和角度,跟生物学是不同的。
另外,佛经中有“八万四千虫”记载的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原文是:“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间,目前基本公认是距今2500多年前。

《因明释量论》的作者是古印度的法称论师,义净法师(635~713)所译著的著作有关于法称论师的记载。也就是说,法称论师在世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300多年前。

所以,在佛教来说,动物(包含人)属于含识生命、属于有情;植物不属于有情;这是早已有结论的事情。

至于说生物学家之间的争论,不妨等有了结论再说吧。

正益  2014.10.29 22:31:59    

(390-125)  显示次数:25492(24953+539)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佛教到底是怎样区分动植物的呢,对于那些中间类型如何定义呢?如果不区分它们,如何知
( 佛教到底是怎样区分动植物的呢,对于那些中间类型如何定义呢?如果不区分它们,如何知道它们的)
佛教到底是怎样区分动植物的呢,对于那些中间类型如何定义呢?如果不区分它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轮回情况呢?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30 23:36:13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7)  显示次数:26041(25557+484)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用索达吉堪布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的片段回复镜子兄吧
“(二)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通讯工程系的。请问,传统的生命分类是动物、植物、微生物,那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是不是有情呢?如果是,我们吃药、消毒是不是也成了杀生?应该怎么样对待和处理?

答:传统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但我刚才讲了,植物并没有五蕴所组成的生命。现在很多人、甚至一些法师也声称,植物不能吃,它的生命与动物一模一样。若是这样承许,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了,这是外道的说法[2]。

至于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微生物,我们若是损害它,有没有过失呢?没有过失。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时,用阿罗汉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众生,于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诉他:不应以天眼观察,而应以肉眼为准[3]。所以,微生物并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损害它不会构成杀生的罪业。

对于这样甚深的因果道理,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判断,而应以佛经的依据进行取舍,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2] 《楞严经》云:“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咤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3]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阿瑜率满阿尼卢陀以天眼观水,遂便分明,于其水内覩见中有无量众生。世尊告曰:不应以天眼观水。”

正益  2014.10.31 20:28:19    

(390-128)  显示次数:26621(26101+520)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都是根据佛经来解释,可是前面说佛经可根据现代科学有新解。如何解还是见仁见智了。
至于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微生物,我们若是损害它,有没有过失呢?没有过失。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时,用阿罗汉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众生,于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诉他:不应以天眼观察,而应以肉眼为准[3]。所以,微生物并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损害它不会构成杀生的罪业。

对于这样甚深的因果道理,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判断,而应以佛经的依据进行取舍,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镜子晓朋

镜子晓朋  2014.10.31 22:48:09    来自:湖北省大冶市  QQ:316234773  

(390-129)  显示次数:27204(26664+540)     查看镜子晓朋的所有文章 给镜子晓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佛教徒的依据当然是佛经论典
多识活佛也只是在推测佛经中所说的八万四千虫,大致与现代生物学所说的哪些东西相当。

毕竟佛经中也没有说八万四千虫都有哪些具体种类啊。

正益  2014.11.1 14:56:27    

(390-130)  显示次数:27593(26728+865)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吧。(内空)

三宝

我来解释  2017.2.15 6:57:35    

(390-133)  显示次数:7890(7602+288)     查看我来解释的所有文章 给我来解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东方红莲花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3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